|
清末、民国时期,市区只有几所小学由财政支出经费。1908年,哈尔滨自治市支出教育
费1.27万卢布,滨江厅支出学务费1874元。1923年,哈尔滨自治市支出教育费经常费哈币
22.46万元。1924年,支出23.14万元。1926年,支出增加到26.43万元。1931年,松浦市
支出学务费9000元。
东北沦陷后,1932年,教育费支出减少,教育费经常费支出16.47万元。1933年增加到
32.76万元,1934年增加到57.77万元。1935年,市属小学65所,教育费经常费支出24.45
万元,临时费支出4.06万元,体育补助费989元,小学建筑费3.92万元。1936年,教育费
经常费支出52.65万元,临时费支出23.72万元。临时费包括教育补助2205元,体育补助
1990元,体育馆营缮费,小学校舍改修费22.13万元,职业学校设备费1.17万元。1937年,
教育费经常费支出57.1万元,临时费支出7.8万元。临时费中,教育补助2401元,体育补
助2283元,小学校建筑费7.3万元。1938年,教育费经常费支出61.55万元,临时费支出
45.2万元。临时费中教育补助8.19万元,体育补助8500元,小学校营缮费36.19万元。1939
年,全市小学77所,在校生21494人。其中,公立国民学校(初小)45所,在校生14585人;
公立国民优级学校(高小)10所,在校生3404人;俄人国民学校、国民优级学校2所,在校
生896人;私立国民学校20所,在校生2614人。中国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5%。教育事业费
经常费支出69.58万元。1940年,一般会计预算预定,教育事业费经常费支出为90.58万元。
国民政府“接管”时期,1946年1—4月,支出教育经费258.1万元,尚欠付300万元。
1946年5月后,民主政府倾注全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及各项事业,统筹资金,增加教育投
入。1946年5—12月,教育文化费支出东北地方流通券363.3万元。1947年增加到3717.9万
元。1948年,包括货币贬值因素,教育文化费支出达到73.75亿元。1949年又达到800.58
亿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逐步
增加。1950年,支出东北地方流通券1082亿元。1951年,重点发展中等教育,教育费支出旧
人民币260亿元,中学班级由1950年的132个,增加到205个,城市小学60所326个班级,比
1950年增加144个班级,并增加了师范专修班、业余师专和业余师范,训练教师1500人次。
1952—1953年教育费支出旧人民币1531亿元。1954年,支出旧人民币1066亿元,新建中、小
学8所,实增在校生15281人。1955年以后,教育事业费支出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1955年
支出新人民币838万元,1956年支出926万元,1957年支出939万元,1958年支出1489万元,
1959年支出1834万元,到1959年,全市已有中学、中等专业学校187所,在校生9.7万人,小
学169所,在校生45.5万人,普及了小学教育。1960年支出2979万元。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
济调整,扩大了教育及社会各项事业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教育事业费支出依然年年增加。
1961年支出2346万元,1962年支出2290万元,1963年新增城市小学29所,维修校舍47处,添
置部分桌椅和教学仪器,支出2429万元。1966年后,教育事业费支出仍是增加的势头。但因
增加编制,增加计划外和代课教师,增添教育设备和设施,维修校舍等,教育经费仍感不足。
1970年开始出现学校办工厂。到1976年,全市385所城市中小学,办工厂的有246所。其中:
中学122所,小学124所。产品171种,年产值544万元,纯收益110万元,大部分用于扩大再
生产,小部分补助教育经费。1977年,校办工厂收入补助经费的数额占经费的3%。有85%
以上的中小学都可以自己解决维修桌椅、粉刷房屋等所需的资金。1966—1975年(中间不含
1968年)9年间,教育事业费支出1.55亿元,占同时期财政支出的18.5%。1979年,教育
事业费支出又有新的增加。1980年,省对哈尔滨市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
体制,市可以在本级财政体制划定的财力范围内,自主确定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除增加经费
外,还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解决积年较久的维修校舍、增添设备、购置教学仪器、教师严重
缺员、改革教学等诸多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1981—1985年支出教育事业费2.33
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9%,超过了同时期财政支出每年增加的幅度。1986年以后,在财政支
出中,对教育事业费支出实行重点倾斜。在财力依然较紧的情况下,1989年,拨付专款500
万元,加上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费中安排的1.05亿元,翻建、扩建、新建中小学校舍
33.7万平方米,维修中小学校舍80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危房率由1985年的5.2%下降到1990
年的1.2%,还变通政策,采取“三家抬”的办法,重点解决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和不
足的问题,由财政拨付一半,从教育费附加中筹集1/4,学校自筹1/4,共筹资800万元,
供一些重点学校购置或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增添教学设施。1986—1990年,支出教育事业费
5.33亿元,比前5年增加1.29倍,平均每年递增13.8%。
高等学校经费 1954年,市属高等师范学校支出经费旧人民币124亿元,1958年支出39
万元,1959—1965年支出604万元,1978年,市属师范专科学校,在校生753人。1979年支出
经费116万元。支出项目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助学金等。198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了哈
尔滨大学,市管高等学校有了2所。当年支出经费148万元,以后逐年增加。1985年支出经费
219万元,1986年猛增到376万元,1987年又回落到281万元。1990年,在校生人数由1985年
的1313人增加到1785人,教职工也由1985年的428人增加到542人,支出经费334万元。
中等专业学校经费 市管中等专业学校为数不多。1959年后,除师范、财政专业以外的
其它各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改由各该专业事业费列支。1966年,由教育事业费列支的市管中等
专业学校只有2所,教职工174人,在校生1508人。当年,支出中等专业学校经费141万元。
其中,人员经费占65.8%。1972—1979年,支出419万元,平均每年52.4万元。1981年后
支出逐年增加。1981年支出57万元,1982年增加到83万元,1985年增加到90万元,1986年增
加到145万元,1988年又增加到260万元。1990年,新建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教育事业费列支
的中等专业学校3所,教职工273人,在校生2121人,经费支出365万元,在校生人均经费由
1985年的599.5元增加到1720.9元,提高1.9倍。
中学教育经费 1951年支出中学教育经费旧人民币62亿元,1953年支出427亿元。1954
年,有中学18所,教职工1622人,在校生24753人,支出经费507亿元。1955年支出新人民币
461万元。1960年增加到38所,教职工3341人,在校生49599人,支出经费1212万元。1965年,
教职工6406人,在校生99030人,支出经费664万元。1971年,国家对初、中等教育改行九年
或十年一贯制,教职工增加到7990人,在校生也增加到221066人。1966—1975年(不包括
1968、1970年数字),8年支出中学教育经费7202万元,年均支出900万元。1975年,中学教职
工11399人,在校生201905人。每个教师负担学生17.7人,在校生人均经费52.10元。1976
年支出1020万元,1978年支出1264万元,1979年达到1362万元。1979年以后,全党重视教育,
对教育的投入年年增多,中学教育经费增加的幅度更大。1981年增加到1717万元。1985年,
中学教职工14970人,在校生196685人,每个教师负担学生13.14人,比10年前减少4.56人,
当年支出2997万元,在校生人均经费152.36元,比10年前提高1.92倍。1986年后,中学教
育经费支出又有新的增加。1986年支出3181万元,1988年支出3989万元,1989年支出4417万
元。1990年,中学教职工14353人,在校生153688人,每个教师负担学生减少到10.7人,在
校生人均经费提高到323.75元,比1985年提高1.12倍,当年支出4982万元。
小学教育经费 1951年,支出小学教育经费旧人民币85亿元,1954年,从教育事业费列
支的小学88所,教职工3549人,在校生102395人。当年支出经费旧人民币318亿元。1965年,
小学290所,在校生317970人,支出经费新人民币668万元。1966年,小学教育经费支出697
万元。以后十几年间一直保持这个水平,小学教育经费没有增加。1967—1979年(1968、
1970年未统计在内),总共支出小学教育经费7287万元,年平均662万元,按1975年在校生人
数平均,每人每年经费只有31.3元。1981年以后,小学教育经费支出有较大增加,而且年
年增加。1981年,支出1059万元,1984年增加到1843万元。1985年,小学910所,教职工13568
人,在校生354847人,支出小学教育经费2620万元,按在校生人均经费达到152.36元,比
1975年提高3.86倍。1986—1990年,小学教育经费增加的幅度更大。5年支出19047万元,
平均每年支出3809万元,比1979年前12年平均额增加4.7倍。1990年支出4776万元,按在校
生人均经费达到310元,比1985年又提高1倍。
职业教育经费 1951年后,市郊农村由社、队兴办农业中学,经费由集体经济承担,财
政给以有限的补助。1964年,试办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1966年后农业中学、职业学校停办。
1979年后,职业技术教育又重新发展。1982年,支出经费51万元。以后逐年以较大幅度增加。
1984年增加到179万元,1985年增加到367万元,1988年增加到580万元。1990年,职业学校
有36所,在校生16061人,经费支出达790万元。
民办教师补助费 1949年前后,市郊一些村屯开办民办小学,以后又在公办中、小学内
增设民办教师,由集体经济开支为主,财政给予一定补助。1954—1956年,对私立学校也给
予民办教师补助。1964年,对民办教师按人定额补助。中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补助170元,
小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补助130元。1966年支出民办教师补助费24万元。1974年,提高了补
助标准,农村中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210元,小学民办教师每人每年170元。1975年支出民办
教师补助费31万元。1980年,按省政府规定:从民办教师补助费拿出一部分按人发给:中学
民办教师每人每月6元;小学民办教师每人每月5元。郊区农村的民办教师仍然参与生产队记
工分配,支出民办教师补助费16万元。1981年,对民办教师补助费全部直接发给本人,每人
每年50元。1983年,又从民办教师补助费中平均每人提取30元用于集体福利和民办教师的特
殊困难,其余20元全部发给本人。1984年支出民办教师补助费141万元。此后,民办教师人
数增加,1986年支出达到129万元,1990年支出154万元。
教师进修及干部培训经费 1951年支出师资培训费旧人民币23亿元。1955年支出新人民
币17万元。1966年,支出师资培训费18万元。以后中断,1979年,恢复教师进修和师资培训,
经费支出56万元,此后年年增加。1984年增加到201万元,1988年增加到324万元。1990年,
有进修院校11所,教职员工936人,年培训教师4500人,支出培训经费479万元。
其它教育事业费 包括各种业余高等、中等、初级学校经费、扫盲经费、盲聋哑特殊教
育费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开支的招生经费、教学研究指导费、教材编审费、资料印刷费等。
1951年支出旧人民币2.3亿元,1955年支出新人民币28万元。1966年,支出63万元。1975年,
支出108万元。1978年,增加到251万元,1984年增加到312万元。1985年,其它教育支出454
万元,1988年支出1078万元。1990年,其它教育学校89所,教职员工2361人,经费支出1349
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