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财政》
 
 
第二篇 财政支出
 
 
第三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第一节 抚恤事业费
 
 
  抚恤事业费,包括牺牲病故一次抚恤费,烈属、牺牲和病故军人家属定期抚恤费,残废
抚恤费,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优抚事业单位经费,其它抚恤事
业费等。1954年支出旧人民币64亿元。1955年支出新人民币51万元。1956—1961年支出361
万元,平均每年60万元。1962—1965年支出408万元,平均每年102万元。1967—1976年支出
971万元,平均每年97万元。1977—1982年支出356万元,平均每年59万元。1984年支出144
万元,1990年增加到613万元。
  牺牲、病故抚恤费 1946年,按规定对革命军人、人民警察、国家机关、团体、民主党
派、人民银行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民工等牺牲、病故以后,发给一次性抚恤金。1948年,
对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发给一次性抚恤金。1950—1952年抚恤金以高粱为标准,
1953年改为现金。1958年支出27万元,以后每年只有少量支出。1966年支出1万元。1967—
1980年共支出39万元,平均年支出3万元。1981—1985年支出76万元,平均年支出15万元。
1986—1990年支出327万元,平均年支出65万元。1990年当年支出90万元。
  残废抚恤费 1950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对因战、因公伤残的军人、人民警察、国家
机关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等人员,分伤残等级,长期或一次抚恤。1950—1952年按原
粮计算,1953年改以货币计算。1956年支出8万元。1957—1963年支出136万元,平均每年19
万元。1964年支出8万元。1969年支出15万元。1977年支出10万元。1984年支出38万元。
1985年有各种伤残人员4064人,支出伤残抚恤费49万元。1990年,有各种伤残人员4151人,
支出伤残抚恤费102万元。
  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 1960年以前,对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孤老烈属和孤老
病故和失踪军人家属;烈士、病故和失踪军人的遗孤和虽有亲属但无力抚养的烈士、病故、
失踪军人的未成年子女;已失去劳动能力而其子女确实无力供养的烈士、病故和失踪军人的
父母和配偶;生活有困难的三等在乡残废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
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和1950年以前复员退伍军人;带病回乡长期不能劳动、生活困难的复员、
退伍军人,采取临时补助的办法,给予困难补助。1954年支出旧人民币57亿元,1955—1960
年支出新人民币162万元,平均每年27万元。1961年,实行定期定量补助。1961—1964年支
出190万元,平均每年48万元。1969年支出10万元。1972—1985年共支出316万元平均每年支
出23万元。1986年支出增加到130万元,1989年支出又增到369万元,1990年支出389万元。
  退伍军人安置费 从1981年起,对无住房或严重缺房,而自己确有困难无法克服的当年
退伍回乡的义务兵,发给一次性建房补助费。此项费用支出不多,多是用于扶持退伍军人发
展生产的支出,1985—1990年支出54万元。
  其它抚恤事业费 1954年支出旧人民币7亿元。1955—1963年支出158万元,平均每年18
万元。1964—1969年,支出其它抚恤事业费239万元,平均每年40万元。1972—1979年支出
549万元,平均每年69万元。1980年,支出28万元。1985年,支出6万元。1986年后,陆续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哈尔滨烈士陵园进行整修,中央财政3次专项拨款45万元,市财政拨款
90万元,重建、维修烈士墓,新建陈列厅730平方米。1990年,其它抚恤事业费支出24万元。
 
     
  附件:显示原文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