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养殖鱼类品种构成:鲤鱼占40%,草鱼占10%,鲢鱼、鳙鱼占48%,其它占2%。
1987年全市养殖鱼类中的优良品种有:
鳞鲤。鳞鲤是哈尔滨市淡水养殖鲤鱼中的主要品种,约占鲤鱼放养量的80%。长岭湖渔场、西郊渔场、水产良种场等国营及集体单位放养的鳞鲤,是由镜鲤与黑龙江野鲤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鳞鲤头较小,口有须两对,杂食,体型高大,背肌肉厚,抗逆性强,耐低温,生长速度快,放养10公分左右的春片,当年普遍可长到0.25-0.5公斤以上,大者可长到0.75公斤。
镜鲤。镜鲤在市郊各养鱼场均有分布,占鲤鱼放养量的10%。该品种1958年由苏联引进,属国外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因该品种体侧有3排大的鳞片,也称散鳞镜鲤。镜鲤生长速度快,比在自然水体中的野鲤生长速度快8-10%。但由于抗病能力和越冬能力低于野鲤,虽然味道鲜美,但放养量一直较少。
草鱼:草鱼是哈尔滨市人工养殖的大型鱼类之一。市郊草资源较富足,适合养草鱼,1987年放养量占10%。草鱼生长速度较快,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当年可养成6-13公分的鱼种,第二年可长到0.5-1公斤,第三年可达1.5-3公斤。但草鱼在密养条件下,易生病死亡,需注意保持良好的水质,采取积极的防病措施。
白鲢。白鲢是全市淡水养殖鱼类中实行混养的重要品种,约占全市养殖鱼类放养量的20-30%。白鲢,头长约占体长的1/4,背青黑色,腹银白色,鳞细小,性活泼,喜跳跃,属滤食性鱼类,肉质细嫩,生长迅速,15公分以上的青片鱼种,当年即可长到 O.3-0.5公斤以上,2令鱼种可长到 1公斤以上,4-5年可长到5公斤以上。
鳙鱼。鳙鱼是50年代中后期由我国南方引进的,也称花鲢。体侧扁,头占体长的1/3,体色较白鲢暗,杂有不规则的黑斑点,鳞细小,性温和,游动迟缓易捕捞。鳙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植物,属滤食鱼类,抗病性和越冬能力都较好。12公分以上的春片鱼种当年可以长到O.5-0.75公斤,2令鱼种可以长到1.5公斤。鳙鱼在总放养量中约占20%,是混养的主要搭配品种。
银鲫。银鲫是人工养殖鱼类中的搭配品种,用于稻田养鱼或与其它鱼种混养,商品价值与食用价值都较好,抗逆性强,群体产量高,但生长速度缓慢,放养比重不大。(鹿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