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市志  
 
 
《哈尔滨市志 交通》
 
 
第一篇 公路交通
 
 
第五章 公路养护
 
 
第四节 养护设备
 
 
  一、养护机具
    20世纪50年代初,哈尔滨市界内的公路养护机具依旧是铁锹、尖镐、土篮、抬筐、扫帚
等,凭借体力操作,工效很低。50年代中期开始,石滚、水桶、木质路刮、扁咀喷壶等成为
养护工具的一部分;50年代后期,少量的手推胶轮车、蒸气压路机和汽车用于公路养护。从
60年代开始,普遍使用手推胶轮车和少量的马拉回砂机、胶制回砂耙、马拉路刮板等养护机
具。新机具的逐年增加和投入使用,使养护质量和工效明显提高,劳动条件得到改善。"文
化大革命"期间,公路养护受到干扰,养护机具的更新步伐处于停滞状态。
  进入70年代,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进入新时期,哈尔滨市政府和上
级主管部门对哈尔滨市界内公路养护标准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哈尔滨市公路管理处及下
属各养路段,先后购置和研制了一批国内较先进的养护机具,如手压油泵、运油汽车、渣油
和沥青掺配锅、加温油锅等10余种。此期间,原有的蒸气式压路机全部更换为内燃式压路机。
在机具设备革新中,研制成牵引式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活动加温油锅、液压装载机、沥青混
凝土拌合机,并相继投入使用。
  二、道班房舍
    1954年至1962年期间,哈尔滨市的公路养护道班房舍数量较少,仅有5处。这些房舍,
有的是从村屯租用或临时借用的,有的是养路员工自行修建的,绝大多数是草房盖土坯墙,
狭窄低矮功能单一。
  从1963年至1970年,随着县级公路列养里程的增加,养护任务日益繁重,相继修建了一
批面积大小不等的道班房18处,大的百平方米以上,小的30-50平方米,一般的为70-80平方
米,土木结构仍占多数,砖木瓦结构占少数,基本上能够满足养路员工的正常需要。
  1970年以后,原有的大部分道班房舍已逐渐失去使用价值。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养护
里程逐年增加,有的道班房舍作了维修,有的进行重建。1972年建造的巨宝道班房舍和1975
年建造的新五屯道班房舍全部采用砖木瓦结构。进入80年代,按结构新颖、功能齐全、设施
完备、环境美化的标准,又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道班房舍。京哈路段的京哈道班房舍最具代表
性,是二层楼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外部造型美观,内部装修精良,庭院种植花草,设有
办公室、会议室、娱乐室、宿舍、食堂和休息室,当地有关单位经常借用此地开会。
  1990年,哈尔滨地区共有县级以上公路养护道班房舍49处,房舍面积为4819平方米。其
中阿城、呼兰有公路养护道班房舍20处,房舍面积2529平方米。
 
     
  附件:显示原文件
显示原文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