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这座黑龙江历史文化名城,是个神奇的地方。之所以说它神奇,不仅因为它有神奇的土地,神奇的传说,神奇的文化,更因为它有神奇的人物。依兰秀美的山川,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的传奇人物;众多的传奇人物,又为依兰这块神奇的土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2004年夏,经张泰湘先生介绍,我与依兰县地方史研究会的廖怀志先生相识。怀志潜心依兰历史文化的研究有年,这在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能执着地从事家乡地方史研究的刻苦精神,实在难能可贵。省内研究东北史、黑龙江地方史的专家他都多次拜访过并成为好朋友。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四处搜集资料,每得善本,或抄写,或复印,或购买,征文考献,钩沉辑佚,采访口碑,费尽心血,成果颇丰,令人感佩。怀志谦虚谨慎,讲究信用,借阅资料用后即还,为此,我也愿意向他提供有关资料。与之交谈中,得知其正在编辑五国城历史文化丛书,不到一年,《依兰历史名人传》(以下简称《名人传》)便先行编竣,足见其用力之勤。
《名人传》共收录依兰历史名人40位,阅读后觉得其特点有四:一是时间跨度长。上自公元475年,下迄1973年,横跨近1500年的历史长河。二是各类人物繁多。这里有勿吉使臣,金代始祖,北宋末帝,清代肇祖,节度使臣,都护道台,御敌名将,抗俄英烈,巾帼英雄,官绅商贾,文教名人,武术高手,义军首领,寺院僧尼等等,各类人物一应俱全。三是编撰结合。有些人物是原文选录于有关史传,有些是编者自己采访编撰而成。四是可以补史志之缺。《名人传》中的好多人物在新编《依兰县志》中有收录,但收录得不全,只有舒连喜、赵崇礼、吴大澂、全亮、杨永、王瑚、李杜、薛增福、沈臬存、慧观等10人为县志所有,其他30人均为县志所无,这就更显示除了《名人传》的资料价值和存史功用。
《名人传》通过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卷向我们展现了依兰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至若和民国《依兰县志》相比,几乎全部是填补空白。而且一些人物在新编《依兰县志》中也只有略略几笔。《名人传》则不然,仅就慧观而言,新编《依兰县志》中的慧观传仅有300余字,而《名人传》则达2600余字。其他人物传也有类似情况,所以《名人传》足可补县志人物志之不足。
"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 (兰鼎元《鹿州全集》卷十二"修志杂说")没有人物,山川则无光;没有人物,郡邑则失色。依兰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墓葬,有闻名遐迩的五国头城遗址,更因有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苍凉悲凄故事和这里曾是金代始祖、清代肇祖的故乡缘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依兰历史上曾出现过众多的出类拔萃的人物群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才使依兰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可以说《名人传》是依兰人文荟萃的缩影,有裨风教的乡土教材,承载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无人无以记事,无人无以彰史。没有人类的活动,也就没有社会,没有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人的活动而已。"(《神圣的民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118-119页)阅读《名人传》,某种程度上就是阅读依兰的历史,这也正是怀志的贡献所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友,念于兹思于兹的游子读后定会更加热爱和留恋依兰这块神奇的土地。《名人传》书后附有五国部、胡里改路节度使一览表、三姓副都统任期一览表,依兰府、依兰道任职一览表等,堪称依兰的职官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工具书的作用。所以《名人传》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部依兰人物志。
《名人传》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在写法上风格不够统一,大多为史志体人物传,但也有个别文学传记式的人物传,显得该书整体风格不够统一。另外,和依兰有关的历史人物还应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