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宇大街是道外区的主干道。西起景阳街、东至二十道街,全长为2.18公里。这条街原称正阳街。解放前,为哈尔滨市民族工商业聚集的主要地区。1948年,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更名为靖宇大街。现在已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
靖宇大街沿街多为采用地方民族形式的2~3层建筑。沿街有各类公企单位近400家,特别是头道街至七道街地段,商店尤为密集。目前,靖宇大街由于道路狭窄,人车混流,商店经营结构不尽合理,同时沿街建筑多已建成60~70年,破损严重,商业与居民区混杂,环境质量较差。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个街道没有绿化覆盖及行人休息场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靖宇大街的商业功能,搞活经济,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规划对靖宇大街沿路进行改造。规划本着新旧结合,保持特色的原则,将靖宇大街建成市级商业、贸易、服务、文娱中心。规划将靖宇大街根据现状划分成三个区段:
第一区段;头道街至七道街,长760米。此区段商业服务网点较多,且建筑风格保持完好,规划按步行商业街进行改建,将机动车改道通行。建筑红线按现状15.9~16.4米的宽度控制,沿街两侧建筑层数控制在4层以下。步行街分成四段,两段之间形成小型广场,中间设绿带及花池,并配置建筑小品及雕塑,提高商业区内外空间的环境质量。规划近期新建百货商场2处,副食品商场1处。保留现有建筑,个别确需翻建的也要保持原有风格及特色。商店货运通道由建筑物后侧开辟平行通道解决。
第二区段:七道街至十六道街,长880米。规划此段仍为车行道,道路红线宽为25米,保证车流、人流的疏散,在道外区人民医院后侧新建停车场,十道街新建文化娱乐中心,规划在十四道街角新建旅馆,采用局部跌落的设计手法,层数可适当加高,使沿路两侧以2~3层为主的建筑轮廓线形成丰富的变化。在道路拓宽的同咪,两侧新建以经营饮食、小吃为主的服务性建筑(西餐厅、咖啡厅、冷饮厅等)避免吸引过多的人流。
第三区段:十六道街至二十道街,570米。因该地段原有建筑质量较差,在道路红线宽度确定为25米的同时,对该地段进行重点改造,新建综合性商服中心4处,二十道街的靖宇公园门前路段,用将公园正门退后20~30米的办法形成靖宇大街东端入口广场。规划在该地段中部设多层停车场一处,并将两座小学合并迁出。在大型商服建筑外部用架空天桥连接,形成人流及机动车交通的立体组织。该地段的商业服务性建筑力求立面新颖,内部平面多功能组合,内外装修富有时代气息。公交车辆停车场附近的大型公共建筑宜采用底层后退,多层部分悬挑的方式,为人们候车、步行提供较宽敞的空间。
靖宇大街的道路部分,在规划上对机动车辆按满足单向车流疏散的需要考虑,商业建筑部分强调多功能的发挥。通过规划和建设,将使靖宇大街这一传统形式的商业街,向新的商业空间组合过渡,由单一的购物向综合性的公共活动中心发展。(解庆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