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艺创作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初期,群众围绕土地革命运动、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镇反"、"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及配合《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创作了一批漫画、曲艺、演唱、戏剧等宣传材料。有小演唱《土地还家》、街头剧《谁养活谁》、活报剧《经理与骗子》等。1958年,一度提倡群众文艺"放卫星”,号召"人人写诗,人人作画”,创作了《钢铁元帅升帐》、《蚂蚁啃骨头》等一批报捷文艺节目。1963年以后,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小学校、小工厂、小企业和街道,创作了反映街道居民生活的独幕话剧《读报》,器乐合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群众文艺被“造反文艺”、“革命样板戏”等活动所充一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文艺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到1990年,全区业余创作的文艺作品达5 500余件。尤其在音乐创作上以题材广阔,格调清新,形式新颖而名声大震。全区拥有业余创作骨干120人,其中全国音协会员3人,省市音协会员50余人,仅在文化馆主办的《南岗歌声》刊物上发表的歌曲1 500多首,《路灯》、《丁香城》、《哈尔滨美》、《美丽的太阳岛》、《雪花》等近百首作品在全国和省、市获奖,其中由文化馆干部孙凯创作的《红领巾的心儿向着党》获全国中学生合唱比赛三等奖,此歌收入全国中学生音乐教材,《跟着小溪走下去》荣获1988年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江南杯”全国歌曲创作大奖赛一等奖,《祖国的形象》获全国总工会、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主办的全国首届职工歌手电视比赛创作一等奖;美术、书法、舞蹈、摄影、戏剧、曲艺、故事的创作亦非常活跃。太阳岛书画研究会拥有业余作者65人,创作美术、书法作品近千余件,1987年在日本福岛县举办的"日中友好书画展"中方参展作品52种,占51%,其中荣市文化站独占4幅。文化馆创作的舞蹈《漂流》、《打冰尜》、《嬉雪》,获、1987年全市舞蹈创作大奖赛一、二、三等奖,清滨文化站创作的儿童舞蹈《种葫芦》、《我们多幸福》等作品被收集在黑龙江省舞蹈研究会编辑的《儿童集体舞》专辑里。和兴文化站创作的评剧《智取黑窝》、革新文化站创作的评书《王二覆灭记》,获1988年市法制宣传文艺汇演创作奖。
二、文艺演出
哈尔滨解放后,从延安革命根据地派来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开始在南岗区传播革命文艺。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编排一些小演唱、活报剧、街头剧,在群众大会和街头巷尾演出。1946年冬,为动员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组织演出《王二小参军》、《姑嫂劳军》、《解放桥》等。1947年春,配合土地革命运动深入开展,区文工团演出大型歌剧《白毛女》、《血泪仇》,在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951年,各业余剧团宣传《婚姻法》,演出《小女婿》、《小二黑结婚》等剧目。至1953年,此类演出近500场1 100多个节目。
195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区内组织文艺大军,馆办文工团演出的舞蹈《花儿与少年》、《快乐的哕嗦》、《手球舞》,成为全市的拔尖节目。1960年以后,本着业余、自愿、小型、分散的原则,在全区开展职工、农民业余文化活动,至1965年,组织小型文艺演出150场,节目近千个。
1966-197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经常组织基层和街头演出。1972年,文化馆创作演出的舞蹈《城市民兵赞》、大成文化站演出的《十大妈唱夜校》等在全市汇演中获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动蓬勃兴起.结合宣传新时期总任务,庆祝中共产党成立60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哈尔滨解放40周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等全区性的重大活动,先后举办音乐、舞蹈、文艺等各种汇演、调演450场,演出节目6 500个,获市级以上奖的节目500多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有《南岗歌声音乐会》和《冰雪百花节》。
《南岗歌声音乐会》。创办于1981年5月23日,此后相沿成习,每年举办一届,每届从基层选拔演出到《南岗歌声音乐会》历时一个月。《音乐会》设优秀创作奖、表演奖、节目奖和组织奖。从第三届开始设"十大歌手"奖。至1990年,全区共举办10届《南岗歌声音乐会》,演出独唱、重唱、合唱等各种专场音乐会90场,1 140个节目,参加演出人员达11 366人,其中创作歌曲324首,获奖作品74首。第七十一中学创作演出的大合唱,在参加全国少年歌咏比赛中获二等奖,获奖歌曲被教育部选入全国中学生音乐教材。从第五届到第十届共评选优秀歌手50人,其中李树栋、赵一朗在第十三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获业余声乐组比赛银牌奖。
《冰雪百花节》。创办于1987年12月19日,每年举办一届,每居从12月中旬开幕至下个年度1月中旬闭幕,历时一个月,是集歌舞、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冰雪百花节》充分发挥驻区大厂、大学、大机关文化设施齐备及省、市专业文化团体比较集中的优势,打破行政关系上的条块分割,综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至1990年,全区共举办三届《冰雪百花节》,演出各种文艺专场167场,节目2 940个,其中创作节目467个,邀请驻区"三大"单位和专业文艺团体50多家,参加活动人数达10.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3.9%。
三、文化培训
50-60年代,区文化馆采用举办讲座、个别辅导、现场排练等方式,对基层单位的文艺骨干进行培训。1979-1990年,先后开设美术(素描、水彩、油画、国画、实用美术)、摄影、器乐、话剧、舞蹈、声乐、朗诵、演讲、曲艺、故事、交谊舞、电影表演、形体健美等各种培训班485个,培训学员24 250人,其中,302人进高等艺术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继续深造,2 550人成为业余群众文艺活动的骨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