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十二篇 卫生
 
 
第四章 妇幼保健
 
 
第二节 幼儿保健
 
 
    1955年,南岗区妇幼保健站,建立新生儿及死亡儿统计报告制度。1958年,在全区普及新法接生,基本消灭新生儿破伤风。1960年,区妇幼保健所对全区机关、工厂、企业、学校、部队幼儿园的儿童身体、饮食、保教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建立"儿童保健卡"制度。
    1971年,区妇幼保健所恢复以后,组织力量深入机关、工厂、企业、学校、部队、农村幼儿园(所),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调查。197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幼儿园设"小儿体格锻炼实验点",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托儿所设"防病工作实验点",在省政府第二幼儿园设“防病工作实验点”和“合理喂养促进生长发育实验点",在哈尔滨纺纱厂幼儿园设“佝偻病防治实验点”。1977年,全区抽调207名医务人员,组成29个普查小组,对全区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普查。全区学龄前儿童39 140人,受检35 496人,受检率达90.7%,其中佝偻病患病率为33.8%,龋齿患病率为30%,沙眼患病率为9.7%,营养不良患病率7%,结核病患病率为0.3%。同时,在全区开展了以治疗儿童佝偻病为重点的群防群治工作。至年底,共投放维生素D3丸49 820人份。
    从1982年起,区政府规定每年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对全区儿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同时开展儿童保健、优生优育的宣传、咨询活动。1985年以来,开始对儿童的营养、智商、保教、保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在区红十字医院、区保健院设立儿童咨询门诊。据1990年统计,全区婴儿死亡率为15.14‰,新生儿低体重(2500克以下)发生率4.8%,0-3岁儿童身长超均值数为62.4%,体重超均值数为62.8%,均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