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十七篇 党派 群团
 
 
第二章 群众团体
 
 
第一节 工会
 
    
    一、组织沿革
    1932年,南岗45名电车工人成立赤色工会,在满洲总工会领导下开展工运工作。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南岗地区划为南岗、马家两个区。同年10月,哈尔滨市总工会成立后,在南岗区设立工会办事处。1947年又设立马家区工会办事处。区工会办事处属于市总工会领导。
    1949年10月,南岗、马家两区合并后,两区工会办事处撤销。1951年5月,成立南岗区工会办事处,隶属于市总工会领导。1956年7月,区工会办事处被撤销。1958年1月,重新组建南岗区工会办事处,工会亦由产业性工会改为区域性工会。1960年4月,成立南岗奋斗人民公社,工会随之改为哈尔滨市总工会南岗区奋斗人民公社办事处,为双层管理机构,行政、业务分属公社和市总工会领导。区工会下设秘书组、组织组、生产组、劳保生活组,工作人员由2人增加到9人。1965年7月,区工会办事处撤销。1967年9月,在南岗区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南岗革命职工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1976年10月,根据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工会领导人职务由办事处主任改为主席。1987年5月,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区工会晋升为处级单位。1988年12月,南岗区工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区工会改为南岗区总工会。有正、副主席3人,下设综合办公室、生产劳保委员、组织民管委员、生活女工委员、宣传文体委员、财务委员,人员编制19人。至1990年,区总工会所辖教育、财贸、工业、环卫、文卫体、城建、建筑交通7个行业工会、34个直属工会和268个基层工会,会员达44 487人。
    二、代表大会
    1946-1965年,南岗区工会为哈尔滨市总工会下设的办事处,因此,未召开过代表大会。
    1967年以来,南岗区工会共召开过4次代表大会。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的革命职工代表会议不算工会代表大会届数的指示精神,南岗区1967年9月和1970年4月召开的革命职工代表会议亦不算工会代表大会。经市总工会认定,南岗区召开两次工人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73年5月9日,在区政府俱乐部召开,历时两天,出席会议代表1 000人。会议选举杨修乾为主任,吴绪江为副主任。
    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88年12月24日在市电信局俱乐部召开,会期两天。出席会议代表300人。会议认真总结近十多年来工会工作的经验教训,部署了今后5年工会工作的任务,号召全区广大职工为实现国家"七五"计划做贡献。会议选举产生了南岗区工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5人。根据市委、市总工会指示精神,南岗区工会更名为南岗区总工会。会议选举刘秀英(女)为区总工会主席,王德有、平金生为副主席。
    三、主要活动
    进行思想教育1932年,南岗区45名电车工人成立赤色工会,在中共地下党员刘勋昌领导下,发展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组织发动了震惊全市的电车工人大罢工。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各基层工会普遍开展了"吐苦水","除奸霸"活动,电车厂和老巴夺烟厂工人斗争汉奸、特务、工头吴延熹和张治汉。1951年,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各工会组织积极发动私营企业职工监督资本家遵守政府政策法令,揭发资本家的"五毒”行为,保证了"三反"、"五反”的顺利进行。1952年,各工会组织积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区工会在市总工会领导下,开展"爱国增产捐献”运动,全市捐献"哈尔滨职工号”战斗机3架。老巴夺烟厂工会把43箱卷烟、920双军鞋、16万斤烟丝送到朝鲜前线。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通过工会宣传教育,推动资本家接受改造,胜利地完成"私改"任务。1961年,各级工会召开职工家属代表会,进行勤俭持家,节约过日子的教育,理解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困难,度过灾荒。1962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部分职工被精减,工会针对这种情况,积极配合做好下放职工安置工作。中共十一居三中全会以后,工会紧紧围绕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狠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发动职工积极参与改革,不断开创新局面。1982年,在职工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职业道德教育。1985年以来,又在职工中开展了"我为改革献一计"活动。至1990年,全区职工为改革献计献策5万多条,被采纳4万条,采纳率80%。
    开展劳动竞赛  1946年"四·二八”哈尔滨解放后,工人阶级真正当家作主了,劳动热情空前高涨。1947年,电车厂工会在“支前立功竞赛”中,结合厂内被敌伪破坏的千疮百孔的局面,提出了让“死车复活,铁堆翻身”的口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复活"死车”14台,大长了工人阶级志气。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各级工会积极开展"支前立功竞赛","生产立功竞赛”。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全区上下战鼓声声,擂台林立,各级工会开展以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为中心的"双革”运动,使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了25%。南岗区财贸工会派代表队,在全市生产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下,区总工会组织全区各条战线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5年以来,在建筑企业中开展了"优质工程竞赛";"厂长(经理)开拓杯竞赛"和"最佳工长"活动,建筑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至1990年全区共夺得金牌工程55个,银牌工程39个,优质工程36个,最佳工长,50人。1988年,在全区商业战线和区街企业中,开展了"双稳达标竞赛"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至1990年,南岗零售商品销售额连续3年创历史最好水平,连续10年居全市各区之首。在教育战线开展"五好奖杯竞赛"和"百花奖"创新课活动,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心职工生活1946年,为解决职工生产、生活困难,南岗区工会在全市率先办起职工消费合作社、职工小食堂,并为100多户困难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1976年,工会组织恢复以后,各基层工会都成立了"职工之家",其中被评为省市级先进"职工之家"30个,区先进"职工之家"147个。1988年以来,区工会开展"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活动,制定了实现"两解决"(解决职工吃热饭、喝开水)、"四办好"(办好职工食堂、托儿所、医务室、理发室)、"十有一条龙"(福利设施达到"十有"配成龙)和"两改善一扶持"(改善工作和居住条件,扶持困难职工)的工作目标。至1990年,全区有职工食堂315个,托儿所106个,浴池152个,医务室214个,女工卫生室32个,更衣室566个,理发室200个,剪裁缝纫组152个,义务修理组102个,各种活动组111个。
    组织职工学习  1948年,工会成立初期,为使工人阶级从思想、文化上彻底翻身,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扫盲班、识字组、文化夜校,提高职工的文化知识。1980年,开始在职工中开展业余文化学习活动,到1985年,全区职工初中文化补习合格率达92.5%,高中合格率达60.9%。1986年,又在职工中开展技术学习和岗位练兵活动,至1990年,全区有3 900人取得各类业余大学文凭,有2 752人参加各种类型技术表演,有726人被授予能手称号。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