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区志  
 
 
《南岗区志》
 
 
第三篇 城乡建设
 
 
第二章 市政建设
 
 
第九节 防汛
 
 
    一、整治低洼易涝点
    南岗区除大直街、奋斗路一带地势较高外,其它街路逐次低洼。建国后,市、区政府大搞综合治理,分别在臭水沟、大坑等低洼地填埋垃圾和炉灰,经过物理风化过程,填埋的垃圾自然下沉并变得结实坚硬,在此基础上建起厂房、住宅和绿地。1956年以来,南岗区填埋废坑600多个1.8万立方米。到1988年,全区还有低洼易涝点9处,其中重涝点5处(包括宣桥街、桥北街、上方街54号至铁路街11号、海关街北头、三姓五道街),一般易涝点4处(包括张老道屯、白家堡、宣化街、崇德街和崇玉街)。对现有易涝点,南岗区政府规定以雨为令,由区防汛部门配备5台柴油泵,在上方街54号地下室设雨水井口,在铁路大修队设泵站,在新发屯保安街11号设下水口浅水泵1台。区排水工程处听令即到,用抽水车负责排水除涝。
    1990年以来,为彻底解除雨涝灾害,南岗区在铁路街、上方街等一些易涝点,扩大排水口,解除城区7处易涝点,在新发屯西侧进行小区改造时,设置下排水管道,雨涝灾害已基本解除。
    二、修筑堤坝
    1956、1957和1959年,哈尔滨市连续遭受松花江洪水袭击,尤其是1957年的特大洪水,来势之猛,水位之高远超过1932年。1957年8月28日,区政府成立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及各工作组,南岗区分担为防洪抢险装运黄土任务。在哈尔滨发电厂、三孔桥两地每天出动近万人,装运30余车皮防洪土及时运到松花江险弱地带,保证了防洪的需要。此后,每年在汛期到来之前,都组织义务劳动修筑堤坝。据统计,1958-1980年共出动16万人次,先后在大亮子、新开口、万家、新农、油库大坝、马家沟河入江口、太阳岛风景区、锦江公园等地完成土方量80万立方米。
    1984-1990年,修筑堤坝开始用机械化作业,在这段时间里,出动27万人次,出车11万个台班,先后完成太阳岛风景区河口横堤、化工堤、幸福路和群力大堤防汛筑堤工程。同时又修筑了民主、万宝、前进等农堤,共完成土方量52万立方米,实现了松花江堤“百年一遇”、“农堤四十年一遇”的国家堤防要求标准。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