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气治理
1975年,区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初期,对烟尘、废气治理,采取以单炉改造、点源结合的措施为主。总计改炉108台,改修居民生活炉灶248个,以减轻烟尘污染。
1985年,开始在清明小区、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科技大学、哈尔滨发电厂等单位发展联片供热和集中供热,减少锅炉48台,停用烟囱600座,节煤4 500吨,烟尘废气排放量明显降低。
1986年,新发小区棚危房成片开发改造以后,仅用28台集中供热锅炉代替了5 000多个居民炉灶烟囱,减少了烟尘和废气排放。同时,开始在七政、松花江、和兴、通达、曲线、清滨等6个街道创建无黑烟控制小区,年底经哈尔滨市环保局组织全市联合检查验收合格。1989年,全区17个街道全部建成无黑烟控制小区,总受益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60万,改善了大气质量,缓解了大气污染。污染大户哈尔滨发电厂投资35万元,将烧煤锅炉改为烧油,并安装水塔吸水器,控制烟尘颗粒、黑烟水蒸气的排放。至1990年,全区已更新改造锅炉1 500台,占锅炉总数的88.2%。
二、排污治理
区内工厂企业及大型医院较多,工废水及医疗污水排放量火,治理废水污染一直是多年来的中心任务。1976年以来,废水污染治理,主要由生产厂家采取措施,进行净化。省广播器材厂改造电镀装置,利用碱性镀锌代替氰化钠获得成功,新生开关厂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改进电镀操作,收到良好效果。由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在全区电镀企业推广无氰电镀法,净化了电镀废水。1984年以后,驻区省、市各医院普遍采用臭氧、液氧、液氯、次氯酸钠等方法进行排污处理,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1988年,哈尔滨制药厂投资944万元改进废水处理装置,采用粉煤灰过滤和深井爆发气法进行处理。1 989年,龙江仪表厂用一部处理机取代原来的离子交换树脂法,实现水的闭路循环,成为南岗地区第一家“三废"排放达标单位。至1990年,全区已有22家大型工厂企业安装了废水处理设备,日处理率达全区污水排放量的30%。
三、噪声管理
根据省、市噪声管理条例规定,区环保局对全区工业噪声污染严重的单位进行限期治理,并对27个企业采取隔声减振措施,减少噪声污染。1987年以来,哈尔滨汽车电器厂生产汽车喇叭采用内封闭式生产线,使噪声与外界隔绝。黑龙江生物制品厂空压站、哈尔滨制药厂电站、黑龙江冰棍机械厂、哈铁民益街锅炉房先后建立隔离罩、隔音带、隔音室,使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1990年,为降低交通噪声值,南岗、哈西两个交警大队根据区环保局的监测评价,调整车流,设立标牌,划定指定路段禁鸣喇叭,成立汽车检测中心。严格检查汽车噪声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