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马车货运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哈尔滨始有木制双轮上铺以铁瓦由一马驾辕,两马或多马拉套铁木合制车,后又发展为架子车、元木车、花轱辘车、胶轮大板车。马车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长短途货物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前,哈尔滨至长春货物运输主要靠马车。1917年,中东铁路运费猛涨,哈尔滨至长春两地商人,多雇用马车运输货物,有的直至沈阳。1924年,哈尔滨市大东马车公司成立。同年12月,南岗车捐公布有重载马车1 500台。1930年12月,中东铁路当局为遏制南部路线马车货运,铁路运费减半,马车运输并未减少。1933年末,南岗仍有货运马车1 530台。1935年6月,伪满洲国下令解散马车组合。同年7月,成立哈尔滨市马车组合,到1936年4月,南岗货运马车减至300台。1941~1945年,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哈尔滨支社自有马车1 245台,由其调配马车5 411台,其中,南岗有2 000多台。1946年11月至1947年7月,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南岗到前线运送物资、抢救伤员的马车达2 133台次。
1949年,东北荣军学校开办运输公司,统管全市机动车货物运输,并在南岗区教堂街(现革新街)设立第三办事处,在马家沟煤柈二场和铁路街9号各设1处营业所,管理南岗区个体马车货运,有马车1 000多台。1951年3月,南岗区组建个体马车大队,大队下设4个中队。以中山路和马家沟河为分界线,各中队分片负责货运任务。中山路以西、马家沟河以南是一中队货运区;中山路以东、马家沟河以南是二中队货运区;红军街以东、马家沟河以北是三中队货运区;红军街以西、马家沟河以北是四中队货运区。大队只收10%管理费,其余归车主。马车大队除负责地区货运任务,还负责出战勤车。1955年秋,在南岗马车大队一中队基础上成立全市第一马车合作社----哈尔滨市南岗区前进马车合作社,入社马车100台,地址文景街。1956年1月至1958年末,全市成立29个马车合作社,按成立时间先后排列,南岗区前进马车合作社改称哈尔滨市第一马车合作社,南岗区其他3个马车合作社,称哈尔滨市第九、十、二十六马车合作社,有马车540台。1958年以前归市运输公司领导。1959年6月,南岗区成立运输公司,将4个马车合作社合成3个马车队,有职工600余人,马600匹,车320台。1963年,南岗区马车队上交哈尔滨市交通局管理,1963年2月至1972年12月,南岗区联合运输革命委员会接管南岗地区马车队,把3个马车队合并为1个马车队,有马184匹,车191台。1972年以后,由于市、区隶属关系的反复变换,南岗区马车逐年减少。至1980年,集体马车全部淘汰,结束了马车运输的历史,但个体马车运输户始终存在。1990年,全区还有马车80台左右。
二、人力车货运
人力车货运包括三轮车和手推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1957年,区建设科成立非机动车辆管理所,组织手推车和三轮车服务社。1959年,区运输公司组建5个手推车队和1个三轮车队,有职工980人。同年又把社会上个体手推车组成服务社,设6个停车场。1970年9月,手推车队下放到停车场,划归到就近街道办事处成立的五七运输队。1973年,全区7个公社的"五七”运输队上交区交通科管理,服务站直属车队,设5个队,职工342人,手推车300台。1980年,手推车增到400台,并购进25台小型机动车,运输能力32吨位,固定资产30万元。1985年以后,手推车货运逐步被脚踏三轮车取代,1990年区内脚踏三轮车有1 000多台。
三、汽车货运
区内汽车货运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修筑中东铁路内部专用汽车,其后从事社会运输。1934年,东北沦陷时期,汽车货运被日本侵略军所垄断,为战争服务。解放初期,少数货运汽车掌握在私人手里。1953年,全市私营汽车实行编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汽车货运逐渐发展起来。至1976年区内有国营运输企业1家,即哈尔滨市联合运输公司汽车三场,有汽车158台,固定资产720万元。集体运输企业4家,即哈尔滨市第二运输公司三场、十一场、哈尔滨市装卸公司大件运输公司、南岗区运输公司,有汽车180台,固定资产l 642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运输市场改革,汽车货运迅猛发展。1990年,南岗地区拥有汽车单位5 260家,专业营运10家,个体户l 980家,汽车12 683台32 419.5个吨位。隶属南岗区货运汽车1 412台4 937吨位,其中国营116家,汽车136台395.15吨位,集体56l家,汽车920台3 505.15吨位,个体336户,汽车356台1 035吨位(包括农村货运汽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