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为恢复生产,解决生计,实行生产自救,马家区文化街贫民会集资44万元(东北币),创办火柴厂和亚麻厂,安排40余名烈军属参加生产。1949年10月,南岗、马家两区合并后,全区有猛进鞋厂(2家)、胜利汽水厂、光荣火柴厂、麻袋厂、格布厂(2家)、亚麻厂、胜利火柴厂、脱脂棉厂等10家军属生产厂。除安置烈军属外,还吸收一部分城市贫民参加生产。到1956年,这些厂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街道工业。
1958年,在全民大办工业中,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又创办一批街道工业(含委办工业)。1959年,南岗区有街道工业71家,职工2 471人,主要有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日用化学、纺织、缝纫、皮革、食品、文教用品等8个行业。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南岗铁丝制品厂进行试点。至年底,街道工业调整为54家。
1965年6月,区手工业管理局及直属工业上交市二轻局以后,街道工业得到新的发展。1971年,区街道工业管理局组建了8个工业总厂,下属街道工业111家,职工达7 408人。
1978年10月,区工业局直属工业再度上交以后,街道工业又重新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工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80年,南岗区17个街道工业总厂,下属街道工业190家,职工8 025人,产值774万元,利润86万元。
1990年,南岗区街道工业发展到277家,其中在银行独立户头的有198家,职工8 425人,固定资产达2 0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