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全市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为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幅比上年高出7.6个百分点。在5大物资生产部门中,建筑业为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工业为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运输邮电业为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业为6.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商业为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市人均国民收入1 861元,比上年增加379元,增长15%。市区国民收入为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人均国民收入2 339元,比上年增加474元,增长15.2%。
从国民收入部门构成看,工业部门占比重为64.7%,比上年的64.4%上升0.3个百分点}建筑业占9.O%,比上年的7.8%上升1.2个百分点;农业占8.9%,比上年的9.6%下降O.7个百分点;商业、运输业各占13.7%、3.7%,分别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国民收入增长的特点:
1.增长速度快。1988年,全市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6.5%,是10年改革增长速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一年。主要是工业和建筑部门效益提高。1988年,全市通过落实承包合同制,推行和完善各种经济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使工业和建筑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7.1%和25.1%,而净产值则增长19.2%和26.8%。高于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其主要原因是:①亏损户减少,亏损额下降。据初步统计,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企业209户,比上年减少17.4%,亏损额为7 883万元,比上年减少27.8%。②集体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幅度较大。1988年,全市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9%,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0.8%,实现利税增长29.7%,人均创利税增长30.6%,产值利税率提高1.8个百分点。除产值指标外,其余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1988年,新增国民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多增8.2亿元。在新增国民收入中,由工业、建筑业提供12.5亿元,占新增国民收入的79.6%。其中:工业部门新增国民收入10.4亿元,比上年新增的4.7亿元,增长1.2倍,占新增国民收入的66.2%。
2.净产值率回升。1988年,进一步完善各种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物资消耗占总产值的比重稍有下降,净产值率略高于上年。为了扭转资金效益低的状况,全市各部门通力协作,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设备利用程度,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产品质量,严格费用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双增双节”运动。农业增加耕地投资,建立科学的用地养地制度,调动广大农民务农的积极性,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附表)(杨桂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