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开发名牌产品。先后开发30余个名牌产品,年创经济效益10.2亿元。项目区种植的6.67万公顷优质稻创出十几个名牌,平均公顷效益1.2~1.5万元。比普通品种每公顷增收4 500~7 500元,仅此一项就使项目区农民增收3.5亿元,人均增收1 400元。方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1999年种植富硒水稻1万公顷,每公顷比普通品种增收6 930元,并带动全县种植富硒稻1万公顷,形成富硒米生产基地。绿宝石牌富硒营养米获国际博览会金奖,不仅占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市场,而且打入国际市场,南非1个客户每年就包销1 200吨,创汇360万元。二是开发特色产品。全市已形成林蛙、海龙、花卉、北药、食用菌、特菜等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80余处,开发出特色产品20余种,增加经济效益3.2亿元。阿城亚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有1 667公顷旱田,利用地处阿城和哈尔滨近郊优势,种植粘玉米,加工粘豆包,被农业部誉为中国粘豆包第一镇。1999年种植粘玉米667公顷,全镇有50%的农户加工粘豆包,产粘豆包1 100万斤,户均增收2.2万元,多者5~6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300元,生产豆包户人均增收5 000~6 000元。三是开发精品。组织引导项目区开发出各业精品38种,创经济效益4.7亿元。其中围绕市民餐桌开发的特菜和绿色食品精品年增收2.6亿元。道里新发特菜开发基地集生产、加工、保鲜、销售于一体,每年销售特菜520万吨。已建名花精品基地12个,开发名花精品180余种,年增效益6 400万元。阿城花卉开发基地以自繁为主,开发花卉157个品种,年产商品盆花60万盆、鲜花30万枝,在省内设有20多处批发网点,鲜花销售量占哈尔滨市场的1/5,每公顷收入180万元,是种植玉米的500~600倍。四是开发错季产品。在众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开发了错季玉米、错季蔬菜、错季瓜果等30余个品种,商品量达1.2亿公斤,增收1.4亿元。道里建国农业开发特菜生产基地利用温室生产错季的名优特菜,1999年销往上海、俄罗斯等地2 000多万公斤,占全区外销量的80%。尚志桃开发基地利用温室开发早春桃,3月中旬上市,比南方桃提前一个半月,每公顷温室产桃6 000公斤,纯收入1.1万元。在它的牵动下全市已建早春桃基地11处,有2 000余户农民种植温室桃,面积达100公顷。
(王贵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