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黑龙江商学院科研立题32项,其中有的已于年内完成。召开了6次科研成果鉴定会,完成了12项成果。
1.高校会计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般高等院校实现会计工作微机管理的应用软件,也适用于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预算会计的微机管理。系统充分考虑到微机管理的特点,具有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进行统一处理,包括输入记帐凭单、修改记帐凭单、汇总与记帐、结算与核对、打印各种帐薄和报表、银行对帐、增删会计科目、各种查询与分析,以及年终决算、建立新帐和结转等功能。在明细帐的设置规则,结算库文件的建立及年终冲销与建立新帐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系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能自动进行各种检验核兑。商业部科技司的鉴定结论是:系统总体设计思想正确,结构合理,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操作简便,符合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实际需要,有推广价值。该项目受商业部委托,由电子工程系讲师宋启梁及其课题组于1986年4月开始研究,同年9月完成,经过1年多的试用,于1988年1月通过部级鉴定。
2.苹果辐照保鲜。苹果是4大水果之一,年产量大,销售时间长,经济价值高。每年因保鲜不善而造成损失达20%。食品工程系洪伯铿教授及其课题组于1986年8月接受该项课题经过了一年多的研究、试验表明,采用最佳剂量0.5Kgy(剂量率1600.R/mln)辐照处理红香蕉苹果,最佳剂量O.5Kgy(剂量率960R/mln)辐照处理红玉苹果,无辐照异味,在 O一5℃、相对湿度90%左右,可以保鲜8个月,腐烂率不高于15-53%,与对照相比,基本上保存了原有苹果的色、香、味与主要营养成分。该项成果于1988年5月通过了哈尔滨市科委的鉴定。鉴定结论是:红香蕉与红玉苹果辐照加工工艺切实可行,可以进行连续性商业化生产,本项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黑龙江省麦饭石资源开发研究。该课题是黑龙江商学院食品工程系吴孟教授及其课题组与水电部水质试验中心、白求恩医科大学等13个单位受黑龙江省科委的委托,联合攻关完成的。该课题从麦饭石的开采到应用,范围很大,涉及多个学科和部门。在试验中统一采样、统一处理试样、进行了包括地质认定、物理化学特性、工艺特性、浸出液毒性、生物效应及应用和设备等的研制。1988年9月,该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了省科委的鉴定,认为总体的科学水平在同类产品的研究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骨泥系列食品。该项目利用各类动物骨头作为新型高营养食品原料,生产对男女老幼皆宜的食品,在食品资源上闯新路。骨泥系列食品属低糖、低脂类新型营养强化系列食品,系我国首次开发成功。食品机械系李国忱副教授及其课题组于1987年受省科委和省计经委的委托,承担了该项课题的研究任务,经过半年多时间完成,于1988年6月通过了省计经委的鉴定。
5.膨化技术酿造酱油新工艺。该项研究是用正交试验法和优选法求出膨化豆粕的水解条件,制曲、酿造酱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优选的因素有:水解时间、温度、加酶量、原料配比、粒度、水分等。膨化酱油可提高出品率,由每公斤混合料的3.2公斤提高到3.5公斤(无盐发酵),同时,省去了蒸煮豆粕工序,节约了能源,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曲子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香气。该项目是食品工程系吴孟教授及课题组受市科委委托,从1988年1月开始研究,当年10月完成,同月通过市科委鉴定。该项研究是全国酱油酿造行业首先应用膨化技术的科研成果。
6.GB-25型春饼机。该机结构合理,性能良好,操作维修方便,体积小,耗电少,噪音低,生产率高,特别是辊压系统、烙烤系统、控制系统设计新颖。该机投资少,见效快,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适用于饭店、宾馆、食堂、食品加工、粮食等部门。该项目由食品机械系讲师杨雁滨及其课题组受市经委委托从1987年4月开始研制,1988年2月完成,并于同月通过市经委鉴定。
1988年,该院石油储运存系"精车螺纹切消液"的科研成果已由国家专利局授予发明专利权,商业机械系研制的小型多功能肉鸡制品生产线荣获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多功能肉鸡生产线荣获省级黑龙金杯奖。(董从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