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哈尔滨市党群机关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其全程化、规范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全国档案系统首举。南岗区在原有馆库面积570平方米的基础上,异地增加馆库面积800平方米;香坊区在原有馆库面积450平方米的基础上,异地增加馆库面积750平方米;阿城区一次性解决馆库面积1200平方米;松北区拟解决馆库面积1200平方米。哈尔滨市档案馆建立了档案特藏库和特殊载体库。各区县(市)档案馆开展了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
2008年,市档案局筹办了改革开放暨市档案局建局(馆)30周年全市档案事业成果展。下发了《哈尔滨市档案征集实施细则(试行)》,征集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等人的名人档案、江泽民在黑龙江调研的声像档案等,丰富了馆藏。市档案馆编写了《哈尔滨档案利用实例》汇编、《哈尔滨市档案局(馆)三十年工作大事记》。《中国通鉴哈尔滨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档案馆新接收进馆档案60751卷(件、盒)。区县(市)新接收40余种4.8万余卷专业档案。档案的解密划控和鉴定开放工作进程加快。
网络数字建设。数字档案馆开始发挥作用,开展了三个试点工作:在公众网上发布馆藏开放档案文件级目录试点,开放市房产住宅局、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级目录12603条;设立市直机关网上查阅馆藏档案试点,为市委办公厅、市房产住宅局两个单位安装了密钥,在政务外网上开启了远程查询服务功能,提供文件目录约1.8万条;设立接收市直机关文书档案数据试点,接收哈尔滨报业集团、市信访办档案进入档案馆数据系统。哈尔滨档案信息网网站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在网上展厅举办了全市珍贵档案资料图片展等。《哈尔滨文书档案数据接收格式标准(试行)》正式下发执行,为统一规范全市档案管理软件数据转出格式提供技术保证。召开了区县(市)档案局(馆)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研讨会,各区县(市)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增加了资金投入,松北区近两年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上投入60余万元,巴彦县2008年一次性投入13.6万元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