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市政府医药管理办公室统计,1998年哈尔滨市有医药制造企业79个(含非独立核算医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91 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36%;完成工业增加值90 987万元,比上年增长4.34%;销售收入328 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3%;利税60 424万元,比上年增长49.37%,其中利润35 783万元,比上年增长60.07%。
1998年医药工业发展的特点:1.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全医药行业总产值增长18.36%,其中非国有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39.89%,比全行业高21个百分点;全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4.34%,其中非国有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5.1%,比全行业高O.76个百分点;全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19.83%,其中非国有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长39.7%,比全行业高20个百分点。2.企业改革取得较大的突破。医药集团年初提出"精干主业,优化副业,收拢五指,形成拳头,调整结构,发展规模"的总的调整改革方案。1998年制药厂和制药二厂合并成立哈尔滨制药总厂,解决同一品种在市场上互相竞争形成的内耗问题,并在生产原料供需上实现互补,规模扩大后的结构效益和资本效益显著。全年实现利润6 900万元。3.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随着"双加"工程的逐步见效,制药总厂的产品结构已由原来的主要靠青霉素,逐步调整到青霉素和其它产品平分秋色的局面。头孢V号、头孢Ⅵ号、柱晶白霉素、头孢噻肟钠等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量分别在50%以上。具有哈尔滨市地产品特色的中龙药业的中龙肝脾康、地王药业的地王排石饮液、天工集团的速效女士棉条栓、乐泰药业的脑乐泰胶囊、制药三厂的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世一堂药厂的牛黄清心丸、胃尔康冲剂等品种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王文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