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史志(期刊)  
 
     
  刊次:1997.3(总第52期)  
  类别:哈尔滨杂忆  
述说巴彦牌坊
魏长海 宋建伟
(作者单位:巴彦县档案局)
     
    巴彦牌坊(俗称牌楼),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农历十二月初一日。牌坊位于县城正大街东西十字路口,两牌坊相距一里,各距东西城门(原名兴仁门阜财门)二里,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历史品味。
    牌坊系木结构,无斗拱庑顶飞檐建筑,底部有八块莲花扁方石合抱四根方形柱,石外各有两道铁箍固定,每根木柱还各有两根斜着支撑的小木柱加以牢固。牌坊檐顶龙首相顾,飞檐斜翅,檐角各系一铁制风铃,铿锵作响。两牌坊各自有黑底赤字正匾二,配匾四。东牌坊正匾"德培中兴","德塞千古",配匾"恩周赤子"、"惠及苍生";西牌坊正匾"棠爱常留"、"樾荫永庇",配匾"泽流恩布"、"德洽惠周"。
    这两座牌坊是为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署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增祺所建立的德政牌坊。他俩在镇守、署理巴彦苏苏期间,为巴彦的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在整顿吏治、倡兴文教、疏通货币、清丈土地等方面,都有所政绩。因此人们称依克唐阿为"豪杰之士,终日乾乾,所至辄有建树,与夫尸居渊默以养威重为名高者异",就是说象他这样的豪杰,自强不息的工作,所到之处必做出成绩,与那些手握大权,深居简出,默然寡语来显示自己威然庄重自以为高名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依克唐阿的务实作风和高度责任心深深烙印在巴彦人民心中,所以就在历时三年到光绪二十年五月呼兰、巴彦苏苏、绥化等处土地清丈工作告竣,七月依克唐阿出师参加甲午战争,增祺代理依克唐阿将军职务的第二年,也就是依克唐阿升任盛京将军的时候,巴彦苏苏的商人、佃人等集资,建成了德政牌坊,书写了牌额,纪念和歌颂他们的功绩。
    建立牌坊,虽有为封建统治者褒扬之嫌,但也深深地道出了当时巴彦民众朴素的感情,心底的呼声和殷切的期盼。质朴之情是来自对造福一方、惠及黎民为官作吏的感激,呼唤敬业勤奋清正廉明的官吏治理巴彦,"樾荫永庇"巴彦百姓,期盼着在列强入侵,国势式微,能够"德培中兴",使国家、巴彦都振兴起来(因巴彦县城原名为"中兴镇")。实言之,建立牌坊,促人向上,鞭人奋进,是自强不息的体现,有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巴彦人民眼中,牌坊不仅仅是文物,而是巴彦的象征,巴彦的根。不管旅居海外,还是客寄内地,只要是巴彦人,永远不会忘记故乡黑油油的土地和屹立的古牌坊,是思乡、恋乡的寄托物。当地的巴彦人,瞻望牌坊,就会遥想祖辈当年远离家乡,携妻带子,劈荆斩棘,耕种收获,变北大荒为"北大仓"的苦斗史,从而,痛下决心,激起斗志,再铸辉煌,俯仰无愧先人。作为领导,直面牌坊,更有一番深沉的考虑和反思。这正如解放战争时期巴彦县第一任县长王兴华所说的那样:"巴彦大街上至今还竖立有歌颂某一时代将军的牌坊,但究竟如何,则要由后人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我们这一代在巴彦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所建树,是否为人民办过几件好事,也要由后人予以评断。千秋历史功过,自有后人评说",鞭辟入里,字字见真,道出作为领导层面的真心话、实情话。
    牌坊看似无情,无言,实则有情,有言,就是以它独具的内蕴,特别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教育人们,使之思奋图进。因此,巴彦县人民视牌坊为珍宝,倍加爱惜和保护。1932年,大刀会把东牌坊锯倒,人们不忍弃之,重新修复,再使站立。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小将视牌坊为"四旧"产物欲锯倒,在县领导冒着挨批挨斗游街的危险再三劝阻、说理的情况下,红卫兵最后答应不锯倒,但必须将牌匾摘下,换上金字红匾写上革命语言。摘下的牌匾如敞履,蒙尘于文化馆仓库墙旮旯,受潮受湿虫咬鼠嗑,后由文化馆张文玉老师收藏起来,才保存完好。若无张老师的保护,既或牌坊仍在,墨宝无存,也会失去它的历史光彩,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从领导到群众,人人钟情、珍惜,甚至愿冒身家性命来保护这古牌坊,因为它在巴彦人民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就象中国人热爱天安门一样!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古牌坊一改往日苍老寒酸旧貌,换上英气勃发新姿。1996年,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鉴于改造巴彦县城环境的需要,开发东西牌楼小区建设的需要,疏通交通堵塞的需要,决定迁移东西牌坊,以牌坊为中心,建环形公路,彻底改变县城面貌。这个决定下的谈何容易,首先要考虑到牌坊在时间隧道中已历百余年,经36 000余日风刀霜剑、雪水剥蚀,及人为损坏,呈风烛残年之状,一旦不堪强烈"运动",势必躯体支离,毁于今日,就愧对先火,难见子孙;其次要考虑到新建环形公路拓宽路面,变窄路为通衢,势必铲除障碍,首发其难的是巴彦一百货楼、人民银行、供电所、食杂二商店等门市楼房,企业是否能承受得了?最后要考虑群众的舆论。建牌坊的时间虽晚于1862年建县时间,但一般群众却臆定为建县时就有牌坊,建牌坊就为了一福压百祸,县富民富,平和安宁,移动牌坊,是否把巴彦"风水"移跑?这虽属于无据之谈,滑天下之大稽,但一出现问题,众口交啄,纷纭杂陈,也难于说清、摆平。县领导在风险、困难等压力面前没有气馁、低头,却信心十足,态度坚决,定要把县城小区开发好,环形路建设好,作一件有益于当代和荫及子孙的大事。
    县领导把牌坊移位、彩绘、维修工程项目交给建委,建委再通过招标形式认定承包单位。当时农垦公司、长城公司,还有几个个人都提出了各自方案和底价,但都由于索价过高,最后以两个牌坊移位、彩绘、维修29万元底价,交办巴彦宏达建筑公司完成。
    宏达建筑公司经理解云龙,32岁,从1979年参加工作,就在县建筑公司担任预算员,生产技术股长,质量监督站副站长,1993年6月始任宏达公司经理。在他17年工作经历中,始终和盖房建楼打交道,从未涉足移位项目,尤其还是移全县人民注目、百余年古老建筑物,接下这个棘手项目,就等于和自己过不去,向自己弱点开刀。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奋斗同在,压力愈大爆发力愈强,问题愈多信心愈足,方显出一个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的勇气和魄力l解云龙抓住百年难逢的机遇,竖起向困难挑战的大旗,恒下心,鼓实劲,宁肯扒几层皮掉几斤肉,坚决攻下移位难关,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放心!
    领导何曾放心,群众何曾放心。从9月1日破土动工移东牌坊起,县委书记房殿奎、县长陈治国、常务副县长王振范等都提着心,攥着汗,唯巩操作前或操作中稍有不慎出现事故,使工程中止甚至宣告失败,那将好事变成坏事,铸成终生遗憾。出于事业心和责任心,县主要领导每隔一二日必去现场检查、指导,与解云龙等人磋商移位措施和方法,可以说移位工作的每一步都渗透了领导的心血和汗水,也揉进了几分担忧和企盼;建委主任赫广有等人就蹲点在工地现场。群众出于关注和关心,从幼稚儿童到鬓发斑白的老者,特别是离退休老同志,每日少则上百人多则几百人前去观看,工程的进度、问题、困难等情况及时传播出来,一时,东牌楼成为聚焦点,变成人们谈话的热点,因为,移位牵动了百姓的心!
    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一个多月的摸索,一个多月的不断总结,以及再实践的过程,终于完成角钢桁架加固牌坊,及砖坡道上垫木板、铺小道轨,做好平行移位前的基础工作。至此,解经理还是忧心忡忡、顾虑重重,虽然用角钢已把牌坊"肌体"固定了三分之二,既或移动时有晃动也不至于散架,但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房书记一席话打消了他的疑虑,坚定了他的信心,房书记诚恳地说:"小解,你这些日子费了多少心力,我们都知道。现在已到最后冲刺阶段,决不能退缩、泄劲,只有前进。既或明天移动时,牌楼倒了毁了,没有你干系,由我负责。你就放开手脚地干!"王振范副县长插言道:"你不要怕这、怕那,有些人说你出车祸伤了胳膊是和挪牌坊有关,这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扯淡的事。事实会证明,你是干了件有意义的事,历史留名的事。干大事就得有大气魄、大度量。"领导动之以情、言之成理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解云龙,当即表示:"请领导放心。我解云龙现在胳膊不完好吗,即或剩下一只胳膊,也要把牌楼拽到固定位置上。"
    十月十日,秋高气爽,天气晴朗。不到早七点。从县城、从邻近乡村,蜂涌而至数以千计群众,将整个施工现场围成一圈、一圈、又一圈,有的爬到墙头,有的站在开发区住宅楼阳台上俯视。人山人海,人头攒动。王振范临去兴隆镇开会前,布置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忠每隔半小时必报告一次移动情况。
    人们焦急地盼望着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东牌坊象位百岁老人似的,被小孩披上了"红",在倒链牵引下一分一分、一寸一寸小心翼翼的蹒跚的走着,时间在他脚下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的流逝着。站在远处只看到牌坊檐顶的人,觉察不到牌坊在移动,好象在踏步。慢得叫人心焦、心急。
    就这样一分一寸地挪动着,时间过了一个多点,离原址三米半处,牌坊上部有些微晃,现场总指挥解云龙手心涔出了汗;离原址四米半处,上部晃动转剧,象一个醉汉,即在牌坊滚板上前后都坐了人,但还稳不住上部的摇动。解总指挥汗水淋下,浑身湿透。围观群众屏住呼吸,深恐出大气会把牌坊吹倒。空气凝结了,人心揪紧了。
    几千双眼睛焦急地注视着解云龙,工作人员也静候他的命令。他细细端祥一下牌坊,沉吟少许,最后露出坚毅目光,猛地向工作人员一挥手,牌坊又慢慢地运行着。终于在10点钟,经过三个小时艰难跋涉,行程8.75米,牌坊门柱安全落在规定的混凝土柱位置上。移位成功了,全场雀跃欢呼,解总指挥深深舒出一口气。
    为庆祝巴彦人民政府成立五十周年,10月末完成了彩绘和建园心岛两项工程。园心岛以牌坊为中心,直径二十米,四周环以铁护栏。栏外周边修建1 2米宽的车行道。
    在移东牌坊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5月5日开始移动西牌坊。西牌坊东移27米,比移动东牌坊长18米。但有了去年的经验教训,所以干起来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仅用24天时间完成了角钢桁架加固牌坊和坡道平行准备工作。5月30日早7点,在移西牌坊时,改倒链牵引为绞盘拉行办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完成了移位工作。    
    移牌坊建环形路,人们看到了好处,也身受其益。移牌坊不象有的人说会把巴彦"风水"移坏了,相反,1996年全县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快速推进,取得了可喜成就。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 274元,比上年增长7%。这些事实,有力地粉碎迷信说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移牌坊,解决行路难问题。过去,车从牌坊底下过,人从牌坊底下行,往往出现车辆堵塞,人车争路现象。牌坊移到十字街路中心建成直径20米的园心岛,外延12米宽车行道,就解决了人走人行道,车走车道,各不相扰,道路畅通问题。移牌坊,保护了文物,增设了景点。作为省二级保护文物的牌坊,现在屹立在园心岛中心,免受车撞人害,被保护起来。另外,重新彩绘了牌坊,使之容光焕发,绚丽夺目;檐下县挂各色彩灯,华灯初上,远看牌坊似凌空而起的"南天门",透出一许神秘;牌坊脚下是314平方米的园心岛,内筑花圃,栽种各种花卉,竞相怒放,争奇夺艳。人们愿意来这里照相留念,人们愿意来这里游玩观赏。因为,这里既古意盎然,又花团锦簇,是巴彦一大景点。现在,从干部到群众,人人都认定县领导有远见、有魄力,为巴彦人民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巴彦牌坊建于十九世纪末期、清王朝衰败之时,移位于二十世纪后期、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之前,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力大增,国威大振之时,也必将以它雄姿伟貌跨入二十一世纪乃至更远更长,俯视巴彦儿女在新的纪元拼搏奋进,开创崭新的局面!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