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修志业务 >> 修志指南  
 
     
书稿的处理
     
 
 
     

                               文字要求
  1.文稿必须完整。一般用有格、不洇水的稿纸缮写清楚。标点符号写在行内,每一标
点符号占一格。因为书籍一般都是横排,原稿也最好横写,便于排校。文字移动至另一页时,
应剪裁衔接粘贴牢固,切忌在文稿上批注“上(下)接某页某行”等字样,并避免在稿纸左
右另贴小纸条。
  在正文中如需排另一种字体与正文区别者,应在文下画出符号(如用红墨水画一横线),
标明字体。
  原稿的外文,最好写印刷体,分清大小写。
  原稿加工整理后,按先后次序编列页码(可分正文和辅文编码),末页写一“完”字。
如其中缺稿或顺序不连贯时,应详细注明。
  〔说明:文稿除正文外,还包括内封、内容提要、前言、目录、文献、索引、附录等。
内封详细记载书名,并具体写明编、著、译者姓名(译本应写原著者译名,并尽可能标明国
籍)〕。
  丛书第一本发稿时,就应注明整套书的编写概况,如标题层次和图表公式简繁多寡,每
册字数是否均匀等。这样,各册设计才不致过于悬殊。
  2.不要用圆珠笔和铅笔(包括红蓝铅笔)写稿和改稿。改稿应注意整洁,如模糊不清或
勾改过多则应誉清、涂去后再恢复的字句,最好重新写出,不要用三角形符号。
  3.章节标题层次及同级标题序码,应段落分明,前后统一。除篇、章、节以外的分层序
码,可参照下列规格采用:
  第一级:一、二、三;
  第二级:(一)(二)(三);
  第三级:1、2、3;
  第四级:1)2)3);
  第五级:(1)(2)(3);
  第六级:①②③。
  〔说明:如只有一、二级或三、四级标题者,可以跳级使用。〕
  同时也可以增加拉丁字母(A)(B)(C)、(a)(b)(c)和罗马数字(Ⅰ)(Ⅱ)
(Ⅲ)、(i)(ii)(iii)的序数使用。但序数不宜用得过多,过多就会显得繁琐。如果
前几级标题用较大的字体字号居中排列,或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这样就不必用序数来分别
了。这些无序码的标题在原稿上不易分辩层次,应用批注加以区别,以便设计参考。
  稿中属于定义、定理、公理、原理、概念、术语等固定类型的标题,可用鱼尾号【】或
方括号〔〕,以示醒目。
  上述的标题层次,一般适用于科技书稿。文艺书稿,不宜采用繁杂的标题层次。
  4.凡涉及全书统一性的名词、学名和数目、序数等,需改动时,应逐页注明。
  〔说明:复式单位名词,加居中中点(如千克·米);复合名词,加居中对开短画(如
蒸汽—暖气)。平方、立方在文中用汉文,在公式中用上角码。〕
  外文学名排斜体者,下加曲线。中、外文名并用者,另一种文加括号区分。
  数字宜一律加在位撇,不宜用空格或四位撇,特别是表格;这样才会显得整齐一致。但
在公式运算中可以不加。
  公式中有序数者(式码),在文句中说明以代入式码,正文中的序数不宜用阿拉伯码加
括号,因为容易与公式序码混淆,可改用1°和1′或用拉丁和罗马数字代替。
  5.辅文、注文、脚注及注码须注明。脚注随文,在同一页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应加
序数(如:①②③或******)。
  〔说明:辅文及注文需排小号字者,应注出起迄处
  译文的译者脚注,宜加“译者”两字。用在注前,两字后加冒号;用在注后,两字前加
连接号(不用句号,只在注后用句号)。如一面脚注在两个以上,最好不用星(*)号。〕
  6.参考文献的编排次序与形式(包括缩写),全书前后必须统一,文献外文书写和打字
都要求清晰。
  〔说明:文献包括征引的文章、作者、年份和出处等。编排次序力求统一,全书前后一
致。外文的书名和期刊名排斜体;一般期刊的卷次排黑体,期数加圆括弧。
  文献在文句中征引时,其序数使用方括号“〔〕”排上角,而作为文中叙述参见某某条
时,其序数则排与正文同样大小字号。〕
  附:原稿十忌
  一忌字迹潦草。过分潦草,难以辨认,要从上下文来猜,有时还猜不准。
  二忌标点混乱。随便点上一点,既不像“、”又不像“,”,使人无所适从。
  三忌规格不一。译名不统一,阿拉伯数字用法不统一,技术规格不统一。
  四忌生造汉字。生造、滥用、误用简化字、异体字或生造根本没有的汉字。
  五忌抄写不校。誊抄过的原稿难免有错,如果不校对就用它来发排,很可能错到书上去。
  六忌外文草写。一定要写正体字,免得校对人员误会。
  七忌铅笔改稿。铅笔字迹容易模糊,原稿经过辗转使用,到校对时铅笔改动已很难辨认。
  八忌画改过乱。画改线路不明,纵横交错,朱墨相重,不易辨认。
  九忌符号不明。改写原稿时,所使用的符号,使人无法看懂。
  十忌加工不细。编辑加工粗糙,看清样时大改。
  引文注释
  1.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文句,先注作者名和篇名,次注集名,再依次注明卷次、版
本(出版社名、出版年份)、页码。如: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
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5月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
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2.引用报刊文章的文字,依次注作者名、篇名、报刊名称(年月日或期数)、页码。如:
  人们在经济上不平等,于是形成其它一切方面的不平等。(刘少奇:《民主精神与官僚
主义》1980年第14期《红旗》杂志)
  4.排在同一页上接在一起的几个引文,如果引自同一本书,而页码不同,第一个引文按
规定格式作注,以下可依次简写:“同上,第××页”,如果页码也一样,则写“同上”。
如: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实践论》。《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10页)
  “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同上,第12页)
  5.引文在原书上如果跨页,在注页码时可用连接号,如“第25—26页”。如果原文散见
两页,页码可用顿号,如“第25、26页”。
  6.如果全书反复引用一本书的文句,第一次按规定格式作注,以后只注书名页码。如书
名、篇名过长的,第一次出现时可用全称,同时注明“以下简称××”,以后各注都用简称。
如正文中已说明引文的作者名和篇名、版本等,注中可以省略。
  7.引用古籍,原则上注书名、篇名,没有篇名的注卷数。篇名写在引号内,其间加“·
”,词牌名附有题目的,也可以“·”分隔。
  8.引文注释分为页末注(脚注)、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和文内注。
  脚注(页末注)排在本面的最下边,与正文之间排一条界线,叫注线,一般从顶头排,
长度占版面宽度四分之一左右。文字比正文小一号。注码排在文字右上角,一般采用①②③
……标符或星标(*)。
  文末注的段落注是随正文在每一段后排的。一般使用“注”字或“注1”、“注2”等。
篇后注是排在每一篇章后的,编制一个顺序。在注文很长、注序很多的情况下可采用。
  文内注一般用小号字体,穿插在引文后面。
  9.选用整篇文章的出处,排在最后,用小五号字体后缩三格的排法:
  采用期刊的用法:
  (原载《求是》杂志××××年第×期)
  采用报纸的用法:
  (原载××××年×月×日《人民日报》)
  名词术语
  1.名词术语应做到全书前后统一。多人合编的书稿,尤应注意。
  2.所有科技名词和术语,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使用。
  译名中的人名、地名和国名等应以新华社和以往国内统一的译名为准。国内尚无统一译
名的,可自拟译名并在后面用括号注出外文原名。
  3.名词术语一般应用全名,不要随意缩减。至于已有通用简称的名词术语或文中需要用
简称时,可在文稿中初次出现时用全名并附简称,以后用简称。
  4.引用他书原文时,除要求忠实原著、准确无误外,最好从原著直接引用,不要从第三
书转引,避免以讹传讹。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