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 哈尔滨官员、警察到赛马场,摘下日本国旗,换上中华民国国旗。日本驻哈领事八木就此向特别区行政长官提出所谓"严重抗议"。
1月15日 《滨江晨报》于傅家甸南十四道街创刊。
1月23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撤销,成立中共哈尔滨临时县委(本年4月26日改为县委),由满洲临时省委直接领导。杨乐任中共哈尔滨临时县委书记。此时,哈尔滨临时县委领导的党员已有百余人。
3月9日 哈尔滨绅、商、政、学、警、报各界在傅家甸商会开会,讨论整顿金融办法,成立哈尔滨整顿金融后援会。
3月12日 哈尔滨东亚无线电电报局开始办理与欧美各地通讯业务。23日,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八木就此提出抗议。
3月 哈尔滨青年会发起成立哈尔滨青年会童子四育养成团,公布简章。
4月26日 东省铁路督办办公所改称东省铁路督办公署,启用关防。
△ 中共哈尔滨县委改组,工人出身的党员李纪常任县委书记。
△ 中共中央派龚饮冰、何松亭、杨之华等到哈建立交通站,负责护送各地去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的代表。 至5月末,瞿秋白、周恩来、李立三、邓颖超、罗章龙、李文宜等全国各地代表40余人先后经哈赴苏参加中共"六大"。
△ 哈特别市市政局统一权度法,以公尺、公斤为长度和重量单位。
5月15日 滨江县各校教员代表面见滨江县知事、教育监督李科元,要求增薪。李科元推托搪塞。教员集会拟订罢课公约,议决罢课。
5月21日 哈尔滨大中学校学生成立哈埠学生济案后援会,抵制日货。学生臂缠黑纱,哀悼死难同胞。
△ 东省铁路哈尔滨站开始发售哈尔滨--柏林,及哈尔滨到其它国外大城市国际客票。
5月22日 哈尔滨各中学师生对日本出兵山东,强迫签订《满蒙新五路协约》万分愤慨,发起"追悼山东死难者"反日大会。
6月1日 波兰驻哈尔滨领事馆竣工。举行升旗仪式。
△ 东省特别区区立图书馆在秦家岗山街(今一曼街)动工兴建,1931年竣工。1933年7月,改作哈尔滨警察厅。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这里被关押审讯。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人民政府将其改为东北烈士纪念馆,1948年10月10日对外开馆。
6月22日 《哈尔滨特别市政府组织法》公布。
7月1日 温和任滨江市政公所所长。
△ 埠头中国大街改称中央大街,换街牌。
8月29日 哈尔滨税捐局公布,凡迟延不纳税金者,将其驱逐出境。
9月12日 哈尔滨第一松花江桥开始大修,承包人斯阔达。
9月14日 储镇兼任东北水道局局长。
10月7日 苏联外交部远东司长梅利尼科夫,任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
10月11日 参加奉天国庆阅兵式的哈尔滨各团体代表致电张学良,要求拒绝日本修筑五路,发起抗路运动。
10月 中共哈尔滨县委改组,任国祯任县委书记。
11月3日 商学各界代表130余人在埠头商会集会,发起组织哈尔滨市民抗路联合会,选举60名委员,设交际、总务、宣传、组织4个部进行工作。会议决定向民国南京政府、东三省保安司令部及全国通电,要求拒绝在修筑五路协议上签字,并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各校学生还组织成立维持路权联合会。
11月5日 哈工大、法大及各中学学生约2 000人举行示威游行,反对"修筑五路"。学生们手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旗帜,沿途高呼口号,散发传单。
11月6日 哈尔滨总商会、哈尔滨市民抗路联合会分别致电吉林保安司令、省长和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反对日本劫夺"五路"路权,表示"我国民一息尚存,誓群起而为外交后盾"。
11月7日 中共满洲省委及团省委发布《反五路宣言告同胞书》。
11月9日 哈工大、哈医专等大中学校学生2 000余人执"誓死力争"旗帜,再次举行游行示威,抗议日本劫夺路权。示威学生行至傅家甸正阳街口时,遭到滨江县知事李科元、警察厅长高齐栋所率军警的堵击,学生与军警展开搏斗,军警开枪打伤学生150余人,造成"一一·九"流血事件。
11月13日 国际劳工局局长多木尔·阿别尔特到哈尔滨访问考察。
12月22日 东三省交通委员会向哈尔滨电话局下令,从东省铁路收回电话局,改称东三省电政公署,耿景禾任局长。
是年 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东北到哈尔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