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8年夏,由黄埔军校回到东北的中国共产党员金志刚(崔庸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金再渊、张世振,受中共北满特委先后派到清河西北河村,秘密组织建党工作。1929年,发展党员20余名,在二道河村建立通河党支部,金东元为支部书记。金志刚、金再渊、张世振、文昌斌、朴哲浩为委员。并分别成立了田绍武农场党小组,组长崔日;西北河党小组,组长金志刚。
1930年9月,根据北满省委指示,通河党支部改为通河特别支部,受汤原县委领导,书记、支委均没变动。
1932年9月,组建中共通河区委员会,区委书记金东元,区委委员有张世振、张根浩、崔日、李永峰、金永熙、金宽永和金永俊。区委辖于贵林屯党支部和二道河、大通河、乌鸦泡、沙河、大古洞党小组,受汤原中心县委领导。
1933年,中共通河区委由5人组成,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24名。8月28日,区委遭到破坏,党的组织活动中断。
1936年2月,重新组建通河特支,李秋岳任书记,受下江特委领导。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通河特支在汤原县委领导下,组织反日会组织,继续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1938年,"3·15"日军对下江特委组织进行大搜捕,通河党的组织遭破坏,组织活动停止。1945年9月,抗联教导旅卢连峰、白凤林、宋永峰接收通河,成立中共通河党支部,卢连峰为书记,受中共合江地区委员会领导。土地革命时期通河党组织沿革示意图(附表)
1946年2月7日,北满分局派戴谦任中共通河县委第一任书记。委员有:麻继先、苏镜(女)、石峰、李文太。县委组织机构设组织部、宣传部和民运工作队。辖6个区委、一个总支。归中共合江工委领导。6月,划归中共松江省哈北地委所属。
1951年2月,县委设立常委制,常委有黄克、姜宝华、李洪滨、张枫、钟志明。12月,常委制取消,仍为委员制。
1956年5月3日,召开中国共产党通河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实行常委制。推选张枫、程云鹏、姜宝华、邱长龄、范捷、殷沛胜、于万发为常委,张枫为书记,姜宝华、范捷、程云鹏、邱长龄为副书记。
1956年9月,县委设书记处,张枫为第一书记,姜宝华、范捷、程云鹏、邱长龄为书记。县委下设一个基层党委,19个党总支。
1959年10月,召开县党的第二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委委员、常委、书记和新的机构--监察委员会。县委常委王希太、徐钦颜、张枫、姜宝华、邱长龄、于万发、殷沛胜。王希太为第一书记,李殿文(调任)为第二书记,徐钦颜、张枫、姜宝华、邱长龄为书记。监察委员会由7人组成,张枫为书记,孙成林为副书记。县委下辖14个党委、2个总支、179个支部。
1962年,书记处撤销。1963年召开党的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县委,委员增至21人,常委增至9人。县委代理书记盖炳身,副书记徐钦颜、李殿文、邱长龄。基层党委18个,总支2个,支部247个。
1966年5月,县委代理书记王世明,副书记邱长龄、尹宝库、张传奇、高凤起、王进仁。常委王凤桐、战继业、季丛富、孙成林、辖基层党委19个,总支9个,支部269个。
1967年4月至1970年9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委被夺权,党组织生活中断。
1970年9月,召开党的第四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7名委员。常委:柳长江、肖殿卿、高凤起、吴长杰、孙志文、孙成林、匡振北、梁会才、崔继先、辛凤文、丁珂。书记柳长江,副书记肖殿卿、高凤起。下属19个基层党委,7个总支,299个支部。县委机关机构有:组织部、宣传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党校、农工部、财贸部、统战部、工交部、文教部和政法部。
1975年12月,召开党的第五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委员30人。常委:丁珂、马凤山、孙成林、吴畏、张敏(女)、辛凤文、何甫生、肖殿卿、林培文、高风起。书记吴畏,副书记高凤起、肖殿卿、林培文、张敏。辖基层党委26个,总支7个,支部403个。
1983年6月25日,中国共产党通河县第七届代表大会,选举出常委:丁珂、王成训、孙铮、孙成林、辛风文、何甫生、钱治国、廖久富。钱治国为县委书记,丁珂、孙成林为副书记。下属党委37个,总支15个,支部574个。1984年县委组织机构经松花江地委批准,设宣传部、组织部、统战部、政法委、农工部。1946--1985年党组织状况表(附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