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史志(期刊)  
 
     
  刊次:2003.1(总第16期)  
  类别:论文转载  
关于续修新志编写条目的思考
鲁德政
(摘自《中国地方志》2002年第6期)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著名论断。据此,我们续修新方志,必须在借鉴历代修志和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的编纂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这是续修新方志必须坚持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续修新方志必须坚持三个一:突出一条主线--改革开放;贯穿一个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一个使命--与时俱进,争创精品。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方志事业与时俱进的推动力。
    一、 勇于开拓,志体多样
    从我国历史上看,旧志除了平列式外,大多是纲目两级。社会主义第一届新方志在继承旧方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新志体创新类型较多,试举以下6种。
    1、纲目体。此类志书按大纲立体,其篇目结构分为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十大编"。该体其利为大类清晰,层次分明;其弊为大类出现空档,有的门类出现畸轻畸重的现象。
    2、平列体(或篇、章、节、目体)。这是在"十大编"的基础上,将大类,如文化又分为教育、科技、文艺、新闻出版、卫生、体育等若干篇(章),形成了多篇(多章)的平列体。其中又分大、中、小篇3种;大篇如首届新方志的《河南省志》有100篇,中篇市(地)志约30~40篇左右,小篇县(区)志约30篇以下。在平列体中,目为实体。此体其利为纲举目张,结构严谨,层层相辖,领属得体,层次分明,标题醒目;其弊是编排及处理关系难度较大。
    3、条目体。此体分类目、分目、条目。其利是条目清晰,结构灵活,利于编写,便于检索。其弊是由于平起平座,主次不分,逻辑性不强。
    4、三宝体。依照天地、人物、政事编排。将天地--自然居前;将人物--人口、民族、宗教、方言、民俗、人才、人物居中;将政事--经济、政治、文化等居后的编排方法。
    5史志结合体。采用先分历史时期,然后分类。主要是在首届新方志编纂的省一级志书党政篇中,有的采用了先分清末、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之后,依照党政的不同性质,分类进行记述。
    6、篇、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续修《河南省志》在总结第一届新方志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借鉴各家志体之长,勇于创新,科学地提出了篇、章、节与条目结合体;它既吸收了篇、章、节、目体的整体性、科学性、严谨性,克服了其目的呆板、不好归类的弊端;又吸收了条目体的结构灵活、利于编写的长处,克服了单纯条目体平起平座、主次不分的弊端。
    《河南省志》(续志)的条目体,大致有三类,一是综合性条目,首设〔××概况〕,这就是原来的节下序,二是主体性条目,就是第一届《河南省志》中的目,是某项事业的主要工作;三是典型条目(如×××人、×××企业选介、×××学校选介等)。这三类条目依次反映了面、线、点三者内在的有机联系。
    二、 实事求是,条目创新
    条目是续志的基石,在框架篇目确定之后,条目编写的创新,是续修新方志确保精品的关键,也是创新的关键之一。
    (一) 志鉴条目,区别异同
    续志有的采用条目体,首先必须搞清志鉴条目同异之处。其相同之处主要有三:一是条目名称相同;二是形式相同,都有综合性条目和主体性条目、典型性条目(年鉴将主体性条目和典型性条目称之为单一性条目);三是都具有资治、存史、教育的借鉴价值。其不同之处主要有四:一是体裁不同。二是记述的断限不同,年鉴的条目具有年度性的特点(首卷可适当追溯);而志书的条目时间较长。三是条目编纂的难易程度不同。四是从条目编纂的总体质量要求也有差异,志书条目比年鉴条目要求的角度更高,更具综合性、内在有机联系性和著述性。
    (二)  续志条目,贵在创新
    河南省在续修《河南省志》中提出了综合性条目、主题性条目和典型性条目三种编纂方案。与第一届《河南省志》相比,综合性条目突出了事物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性,由于专设此目,避免了过去省志中无综合性条目的空白。我们把典型性条目从主题性条目分流出来,从而更加灵活的突出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
    1.综合性条目。这就是原来节下的无题序言,此类条目写法要领有四:一是略述源流,承上启下。二是提纲挈领,勾勒概貌,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从宏观数据上进行概括;三是抓住重点和特色,找出得失,记述断限内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四是彰明因果,沟通联系。有些同一事物要分别用1978年和上届志书下限年的数据同续志的下限年数据进行比较,这样能看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显著变化。
    2.主体性条目。此类条目编纂要求主要有三:一是横不缺项,不能漏掉必要的条目,但也不要重设、滥设条目。二是纵不断线。三是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有机联系。四是记述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记述方法,如善于从大量资料中概括出普遍规律的归纳法;善于采用纵比、横比的横竖比较法;善于根据事物相对量变与显著变化,划分为若干阶段的阶段法和特点串连法;善于将历史事件在历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由静趋动法;善于把大量的资料进行浓缩、抽筋,用简洁文字表达出来的概括法,善于采用事物所占位置的比例法等。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要注意突出主线。有的以改革为主线,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有的以措施方法为主线,反映党的政策;有的以数字为主线,彰明因果。
    3.典型性条目。它是目的延伸和扩展,条目体将原来的目一分为三,其中提取出一个典型性的条目来,主要记述典型的人和事,不仅增强了志书信息含量,也增强了可读性、实用性。这是续修新志的一大创新。对典型性条目撰写要把握三个要领:一是精选精设,不可滥设。在志书断限内发生的典型很多,要精心筛选,选择最具有典型性人物和事件。善于揭示共性中的个性,善于从大同中求小异,善于从差别中找特色,善于抓住时代的闪光点。二是以正面典型好人好事为主,同时要如实记述负面的经过法律判决的坏人坏事,以及突发性事件。此类条目形式多样:有的人物条目可因事及人,人从事出;有的以类连及作典型概括的记载;有的突出记载典型的人和事。写人物要善于用人物的语言和活动,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此使读者从人和事成败与得失的比较中获得启迪和借鉴。三是记述典型性条目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等基本要素,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
    三、 繁简得当,精雕细刻
    (一) 繁简得当
    繁简问题是指志书的篇幅问题。繁简问题不仅仅是个字数问题,更重要的是依据志书内容的实用价值和体例要求来决定。新方志中的一批佳志名作,在篇目设计上表现丰满而不臃肿,叙述简洁而不累赘。但有些新志在编纂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失之于繁,表现分类设目上臃肿,主次轻重失当;记述过于繁琐。
    根据第一届新方志编纂的实践,在处理繁简关系上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在搜集资料时本着"宁多勿漏,宁繁勿简"的原则。二是在志书编纂时要坚持"宁简勿繁,宁精勿多,宁深勿滥"的原则,我们要求记述事物全面系统,而不是"事无巨细,一概收录"。面对大量资料,要精选、精编实用价值大的资料,删去不具备文献价值的资料。三是在编纂专志时要坚持"求深不求细,求特不求全"。四是在删繁时要坚持详今明史,详特略共,详独略同,详此略彼等原则。
    (二) 精雕细刻
    要编出精品力作,河南总结出"大胆写稿,认真修改,慎重出书"的宝贵经验。续志初稿写出后,千万不能急于出书,要下大功夫,只有精雕细刻才能出精品。在哪些方面精雕细刻呢?笔者大致概括为"调整、删繁、纠错、充实、加工"等5种方法,到具体运作时往往又因志稿而宜,各有所侧重。
    "调整"就是调整篇目。在续修新志过程中,篇目根据内容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有搜集资料篇目、试写篇目、反复修改的篇目,直到成书后的目录。
    "删繁"就是删节、抹去。要删去志稿中价值不大的资料和冗章赘句,做到去粗取精,使语言简洁、明快、洗炼。
    "纠错"。志属信史,要可信、可用,要坚持"三防三不",解决"三伤",这就是防止伪而不真,防止偏而离真,防止疏而失真;解决硬伤、软伤和暗伤。切忌褒贬失度、资料堆积、书写不规范等。
    "充实"就是补充必要的资料。凡志稿疏漏不全,或存在间隙明显处,均需要采用增补的办法。一是门类要全,横不缺项;二是事物的面、线、点要全;三是角度要全,不要把事物写成单一平面式的条目,要多角度、多侧面记述事物,使事物具有立体感。
    "加工"就是对志稿的精加工。就一部志稿来讲,观点犹如人的灵魂,篇目犹如人的眼睛,框架犹如人体的骨骼,综述、概述和无题小序犹如人的筋胳,资料颇似人的血肉,语言文字犹如人的服装,主编就犹如雕刻大师一样在志稿上精雕细刻。语言的锤炼不外乎是炼字、炼句、炼意。续志工作者应有创名志、佳志的意识和抱负,特别是续志的主编,主要表现在:一是贵在协调众议,一人笔削;二是贵在认真负责,纠错补漏;三是贵在消除部门志的痕迹,加强志书的科学性;四是贵在显特、求精;五是贵在修饰文辞,规范化处理,使全志浑然一体。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