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风物 >> 哈尔滨人物  
 
张永贵
     
 
    (1858-1911),河北省宝坻县(今属天津市)人。1873年15岁时,因家乡闹虫灾去天津学徒当银匠。1883银铺被盗涉嫌被捕入狱。上诉查清后出狱,已满30岁。1898年闯关东来到黑龙江边陲的漠河金矿,后又转到依兰三姓金矿。1898年7月,金矿被焚,他带领200余名淘金工人,来到哈尔滨,当时沙俄正在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临时总工厂,他与一部分淘金工人入该厂做工。1903年初开始,他曾领导总厂工人为改善生活待遇,同沙俄当局进行了斗争。当时,从关内各地招募来的中国工人越来越多,道外等处的旅店全都住满,仍有大部分住在临时帐篷里,为了改变这种非人生活,他领导工人拥人工厂大帐房,要求大总管给工人盖房子。经过多次请愿、罢工,最后迫使铁路当局答应工人提出的条件,在松花江边附近盖了36个人字形马架子,后被称为"三十六棚",并成为铁路总工厂的代名词。他在这次斗争中成为铁路工人领袖。1905年11月,中东铁路的俄国工人,因受国内革命的影响,开展了大罢工,并5次火烧铁路局办公楼。他受俄国工人罢工领导人委托,动员中国工人支持他们的罢工斗争,许多中国工人同俄国工人并肩战斗,也参加了罢工。持续一个多月的斗争给沙俄当局以沉重打击。1906年1月8日,罢工结束时,铁路当局对罢工积极分子采取了镇压手段,他与其他200余中俄工人被开除。他离开工厂后,曾在北满一带谋生,干过银匠,当过伐木工,后来加入活动在蜜蜂山的一支"马贼"队伍,负责修理枪支。1911年,这支队伍被同盟会收编,准备参加辛亥革命,同年冬,他在抢运弹药时,不慎爆炸造成重伤,不久逝世。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