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法国驻哈尔滨领事照会市公议会,提出在哈尔滨的法籍工商业者不纳税要求。
1月19日 俄国东正教徒首次在埠头松花江边举行"洗礼祭"。
1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罗章龙到哈尔滨考察工人运动,期间,他到中东铁路总工厂、戊通轮船公司、秋林洋行等考察。
2月2日 哈尔滨商、学、报界各团体致电中央各院、部及出席太平洋会议的中国代表,反对美国提出的国际共管中东铁路的提案。
△ 韩迭生、于舫舟、袁世安、王精一等人发起成立"救国唤醒团"。
2月3日 救国唤醒团在傅家甸商会举行时局讲演会。会后,哈尔滨各界1 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抗议中东铁路共管。
2月8日 哈尔滨11个工人团体5 000余人发起成立"哈尔滨工人救国团"。
△ "救国唤醒团"组织第二次示威游行,示威群众到三十六棚等地讲演抗议中东铁路共管。
2月10日 "救国唤醒团"在滨江公园冒雪召开市民大会,6万余人参加。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中东铁路共管,要求取消"二十一条"。
2月11日 美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总领事金经斯归国,翰森继任。
2月15日 比利时驻哈尔滨副领事于司特到任。
2月16日 哈尔滨市民大会召开干事会,发起组织"哈尔滨救国集金赎路会",选举张香亭为会长。
2月17日 哈尔滨"女子救国会"成立。
2月24日 "哈尔滨救国集金赎路会"召开会议,制定8条集金赎路办法,各团体分组开始劝募。
2月26日 滨江县公署公布《清乡互保法》。
2月 江北松北镇开埠工程动工。
3月1日 市立病院开始接种狂犬病疫苗。
3月3日 哈尔滨赛马场股份公司建立,注册资金100万元。
4月1日 滨江货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傅家甸南三道街开业。
△ 滨江粮食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在傅家甸北三道街开业。
△ 驻华公使团就哈尔滨设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向北洋(北京)政府提出"抗议"。
4月10日 北洋(北京)政府任命俞人凤为中东铁路公司理事,并被选为中东铁路第二会办。
4月16日 中东铁路督办王景元电请北洋(北京)政府外交部照会各国公使,从速清偿协约国军干涉苏联政权时运输军队所欠运费2 351万元。
5月1日 国际监管中东铁路技术部长、美国代表司梯芬斯工程师到哈市。哈尔滨各界代表前往车站,抗议中东铁路共管。
5月16日 王铭鼎任滨江地方审判厅厅长。
5月20日 三十六棚中国工人1 000余人举行反对裁员减薪大罢工,持续一月之久。
5月 哈尔滨电业公司在秦家岗新市街(今大直街)动工修建电车轨道。
△ 裕庆德毛织厂(哈尔滨毛织厂前身)在傅家甸二十道街筹建(1924年9月建成开工生产)。
6月2日 东正教哈尔滨独立教区成立。
6月6日 为接济哈尔滨金融危机,经吉林省长公署批准,吉林永衡官银钱号将铜元1.2亿枚运交驻哈尔滨分号。
6月25日 库比利斯基商会开办埠头--铁路局--香坊,埠头--傅家甸间的公共汽车。
6月28日 傅家甸五道街至十二道街江堤修筑工程峻工。
7月1日 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学校改称为哈尔滨法律大学。
7月12日 荷兰驻哈尔滨领事馆撤销,委托英国驻哈尔滨领事代行其事。
7月19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发布通令,禁止中东铁路派代表参加市公议会董事会。
7月20日 哈尔滨总商会、滨江商会、钱业公会、货币交易所、证券粮食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名致信滨江道尹,要求取缔日商哈尔滨取引所(交易所),以维护民族工商业者利益,保护主权。
7月21日 哈尔滨教育会等公众团体致电北京政府,要求撤销日、英、法等国所设中东铁路技术部。
7月30日 埠头新八杂市在军官街(今霁虹街)建成。
7月 张焕相任滨江镇守使。
△ 马忠骏与日本人合办东北木材股份有限公司开业。
8月7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禁止所属官吏出市公议会议员。
8月13日 埠头、傅家甸两商会召开商民大会,抗议市公议会在选举中排斥中国人。
8月14日 傅道言创办世界红十字会滨江分会。
△ 俄国人伊万诺夫与中国商人维泰股份公司开办埠头--马家沟、埠头--秦家岗、哈尔滨火车站--傅家甸公共汽车营运许可。
8月17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董士恩辞职,马忠骏接任。
9月9日 鲍罗金高田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顾乡屯(今中国酿酒二厂)开业。
9月11日 日本从哈尔滨、海参崴一线撤军,至10月中旬结束。
9月14日 日本驻哈尔滨总派遣队司令本部撤离哈。
9月22日 东省文物研究会成立,中东铁路公司督办王景春兼任会长。会址在莫斯科商场内(今省博物馆)。
9月28日 中国东北地方当局接管设在哈尔滨的中东铁路无线电台,定名为东三省哈尔滨无线电台,由东三省无线电报局管理。
9月 陈独秀、刘仁静和王俊赴苏分别出席共产国际四大、少共国际三大和赤色职工国际二大,途中到哈尔滨。
△ 朱庆澜接任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10月1日 日本人中岛直雄在傅家甸正阳北二道街创办《大北新报》。
10月23日 因哈尔滨内发生经济危机,哈尔滨经济维持会成立。
10月24日 俄白匪军4 000余人由海参崴经朝鲜流窜到哈尔滨,被中国地方当局解除武装收容。
11月1日 《西伯利亚》、《哈尔滨》、《北满洲》三家日报合并,改组成立《哈尔滨日日新闻社》,社址在埠头铁道街(今道里区安道街)。
11月7日 瑞典驻哈尔滨副领事库里曼丹斯基代表驻哈尔滨领事团参加市公议会董事会。
11月20日 滨江地方自治研究会在傅家甸太古街成立。
11月22日 哈尔滨电报局局长吴楚生等,与中东铁路管理局代局长渥芬别尔克在哈签订《修订路电接线互递电报合同》。
11月30日 哈尔滨无线电台由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接管。
△ 东正教巴克罗夫教堂(即圣母教堂)在新市街的东大直街建成。
△ 滨江县县志局开始编修滨江县志。
是年 中东铁路公司拨款3万卢布修建许景澄纪念碑(许公碑)和许公路。纪念碑于1923年6月12日落成。
△ 哈尔滨各酒精工厂组成"满洲酿造业股份公司"。
△ 哈尔滨与长春开办长途电话。
△ 英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迁到山街(今一曼街)新厂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