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
|
|
|
|
|
|
《农村经济》 |
|
|
国有农场 |
|
|
【种子概况】 |
|
|
1990年,哈尔滨市整顿种子市场,对粮食作物种子实行专营,使种子工作开始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全市有国营、集体种子公司13家,其中国营种子公司3家,区级种子公司6家,其他单位4家,乡镇代销点29处。年经营粮菜种子904万公斤,其中蔬菜种子经营量100万公斤左右,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市)、乡三级供种服务体系。1990年,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良种需求量增加,国营种子公司积极扩大种源,先后从吉林、辽宁等省的23个市、县调入玉米种子494.7万公斤。水稻种子40多万公斤,保证了生产计划的落实。通过审定,推广了适合哈尔滨市栽培的蔬菜良种7个,其中青椒品种2个,白菜、甘兰、黄瓜、豆角、大蒜品种各1个,西瓜品种2个。全年应用在生产上的新品种达30多个,蔬菜早、中、晚和保护地栽培基本上达到品种布局合理配套。
为推广良种,保证种子质量,哈尔滨市在海南岛建设有专业性种子基地,有原(良)种场3处,种子专业村2处,省内外粮菜种子基地9.1万亩。国营种子公司对所有供应种子品种都按产地(繁育基地)、采种年限、繁育负责人,建立种子信誉卡。销售前,对种子纯度、芽率、水分等项严格把关;售出后,因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包赔农民损失。1990年,蔬菜种子已实现良种化,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74%。其中,4个亿斤乡自交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杂交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加强种子检验工作,制定和完善了种子检验制度,有专职检验技术人员,做到不经检验的种子不能出售;对售出的种子,技术人员跟踪到田间检验,保证种子的合格率。1990年成立了"哈尔滨市种子质量监督站",负责对全市15 000万公斤供应生产用种的质量检验,9.1万亩种子基地生产田的监督检验和种子事故的仲裁等。1989年10月~1990年4月,对全市13个种子供应单位、179份种子试样,分别进行质量检测,共检验出不合格种子20份,代表12 995公斤生产用种,可播种27 200亩,为国家减少经济损失190万元。(郭红英) |
|
|
|
|
|
附件: |
|
|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
|
|
|
|
|
|
|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