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企业,以前称民办科研机构。1991年,全市民办科研机构133家,1992年发展到201家,从业人员已达3688人,其中科技人员3138人,高级职称671人,中级职称2350人,初级职称117人。当年各民办科研机构完成课题168项,实现产值957万元,利税276.75万元,申报专利44项,36项课题获奖,有8家民办科研机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研究内容和专业已涉及机械、电子、化工、轻纺、农业、环保、能源、建材、医药等10几个领域。1993年,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发布《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概念、内涵进行定义和规范。为加强对民营科研机构的宏观管理权限,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个体、私营性质研究所的审批和管理权限,由市科委下放到区、县(市)科委,集体性质研究所大部分划归区、县(市)科委管理并进一步细化了审批程序。为扶植民办所"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抓了哈尔滨市福克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所和哈尔滨市现代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3个试点单位,使3个所的年产值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至年末,全市民办科研机构达259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已超过市属研究所总人数。
1994年12月2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速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哈尔滨市民营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对此,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协调服务,工商、税务、计划、经贸、外贸、金融、人事、劳动、体改等部门,要积极为民营科技创造宽松的发展条件,坚持"放手发展、积极扶持"的方针和"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在立项、贷款、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使民营科技企业逐步实现产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市政府还表彰奖励了哈慈集团、福克技术开发公司、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市六顺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市天润化工有限公司、哈尔滨四海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现代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市北新经济动物研究所、哈尔滨市一枝梅心脑病研究所和哈尔滨市卫健骨伤截瘫病研究所10家企业为"先进民营企业"称号;组织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专题报告会,通过典型引路、表彰先进,在全市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局面。市政府决定在三年内投入900万元,作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风险基金;确定在南岗区由省市共建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各类科技计划对民营科技企业倾斜,如火炬计划支持民营科技企业7项,投资1327万元,占全年计划的30%。从此,哈尔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企业数目、产值规模较上年都有大幅度增长,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1995年建立民营科技企业协调服务中心和"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会",设立了《哈尔滨市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并出台了《哈尔滨市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加强了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力度,解决了一些民营科技企业资金不足和贷款难问题,支持了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如对哈尔滨市六顺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的SQ型全自动微机控制恒压供水设备、哈尔滨市顺达建筑材料厂的XS型防水材料、哈尔滨市双强镀膜厂的光学镀膜等项目发放科技贷款20万元。通过科技立项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如哈尔滨现代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多功能IC卡、哈尔滨四通集团公司的WX-18型电话答录机等7个项目列为火炬计划项目,占火炬计划总投资的30%以上。1995年通过全面整顿和调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为765家,技工贸总收入达23.46亿元,利税2.54亿元。
1996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1201家,这些企业涉及到电子、化工、建材、建筑、食品、环保、生物、能源、医药等10几个学科领域,实现产值37亿元,利税4.3亿元。哈慈、四海、天润、福克、天工、光宇集团等民营科技企业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南岗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区企业达400家,实现产值3.3亿元,利税3970万元。截止到1997年末,进区企业达700家,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2亿元,区内还建立了8个民营科技示范小区,从而改善了南岗区经济结构,提升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为区域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上水平、上档次提供了成功范例。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
1997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735家,实现产值58.8亿元,利税6.57亿元。其中年产值上千万元企业46家,超亿元企业5家。
1998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1880家,年产值65亿元,利税8.1亿元,其中南岗民营科技示范区内企业达到900余户,产值15亿元,利税1.8亿元。
1999年继续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对哈尔滨九州电力设备制造公司的内反馈串级调速电机及其控制装置和哈尔滨海斯集团的异型亚克力裙板浴缸一次成型工艺及产品等民营科技企业的15个项目给予400万元的科技攻关资金支持。利用科技三项费用,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周转金,对奥博、国泰等8个企业投入资金485万元,加速了脑康复仪、汽车无触点电子喇叭等一批科技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为哈尔滨市六顺给水设备研究所、海绵铁有限公司等8家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基金400多万元。截止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000家,实现产值80亿元,创利税11.9亿元。全市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已达5.5万人,其中科技人员2.1万人。自1999年起,市政府决定连续5年每年由市财政拨款3000万元,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划出30%设立科技风险基金,每年拨款1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主要投向民营科技企业。与此同时,还向部、省争取对我市重点科技项目的支持,1999年包括内反馈调速及其控制装置等15个项目获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1610万元,HWDE数控火焰等离子切割机等22个重点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740万元的支持。1999年度技工贸总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已达380家,千万元企业74户,亿元以上10户。
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进程,于2000年9月20日以哈政办发〔2000〕27号文下发了《哈尔滨市实施小巨人发展计划工作方案》,开始实施小巨人发展计划,其目标:一是通过计划的实施增强哈尔滨市国有经济的竞争实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通过培育"小巨人"企业为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树立典型并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小巨人"计划可以作为展示哈尔滨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环境较为宽松的一个窗口,让外地认识到,来哈尔滨投资、创业、发展也是大有可为。9月27日,哈尔滨市光宇集团、志阳集团和地王药业集团3家民营科技企业首批被市政府确定为"小巨人"企业。2000年末,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到2517家,技工贸易收入141.72亿元,创利税19.4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