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 哈尔滨自治公议会建立中东路界内居民户口簿。
1月20日 日本东本愿寺附属小学校在埠头区开办(今道里兆麟小学址),是日本人在哈开办的第一所小学校,1936年改称桃山寻常高等小学。
1月30日 西班牙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
2月6日 俄国人在哈尔滨成立"哈尔滨东方学者协会",并出版会刊《亚细亚时报》。
2月9日 徐世昌调京任邮传部尚书,云贵总督锡良出任东三省总督兼将军事务。
2月23日 新任滨江关道道员施肇基、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会办于驷兴,就俄国人在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非法课税提出抗议照会。
3月7日 市公议会董事会公布《马车营业规则》。
3月24日 清朝廷外务部照会沙俄驻华公使廓索维慈,抗议俄国人在哈尔滨等地派俄警向中国商人索取捐证,指出这是"迹涉强迫,与勒捐同一行径。公司既无收捐之权,亦无索取捐证之权"。
4月9日 东三省总督锡良以滨江厅江防同知"俄人不认,鲜能实行职务,现所辖不足十里,殊难成治",奏请清朝廷获准,划双城沿江土地归滨江管辖,改称双城府滨江厅分防同知。
△ 清朝廷下令将滨江关道尹杜学瀛、呼兰府知府李鸣桂等革职。派秋桐豫为黑龙江提法使,倪嗣冲为黑龙江民政使,谈国楫为黑龙江度支使。
5月10日 清朝廷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梁敦彦与沙俄驻华公使廓索维慈等在京签订《东省铁路界内公议会大纲》。17日,清朝廷外务部奏准,东省铁路界设立公议会,以经理地方自治事宜。该大纲虽称"承认中国主权",却规定"交涉局总办暨铁路总办位置在公议会会长及办事处领袖之上,有监察之权",公议会所决定重要事件,皆须经中东铁路公司"核夺施行"。从而,沙俄政府实际控制了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市、镇的行政权。
5月29日 清朝廷外务部通告各国政府,声明"凡属东三省地段均为中国完全无缺之境界","哈尔滨一带地方行政之权万不应由东清铁路公司攘夺"。
6月2日 清朝廷决定设置吉林东北路兵备道于三姓城,管理依兰、密山、临江一带边务及关税。设立双城府、宾州府、五常府、阿城县等15个府、县、厅。大通县移治方正泡,绥芬府移治宁古塔(今宁安县),裁三姓、宁古塔、阿勒楚喀、珲春、白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等处副都统。
6月21日 根据市公议会大纲,3名中国代表参加市公议会。
6月 巴彦州有官立私立各类学堂91处。呼兰府有中学预科1所,小学20所,高等和初等工业学堂各1所,妇女学校2所。
7月1日 哈尔滨海关税务司葛诺瓦洛夫发布通告,自即日起在哈尔滨及三姓设立江关,在拉哈苏苏(今讷河县拉哈镇)设关卡稽查。
7月20日 包培调任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总领事。
7月26日 市公议会董事会公布《拉运市内垃圾章程》。
8月1日 哈尔滨海关瑗珲分关成立。
8月8日 沙俄"赛尔赛"铁甲船驶进呼兰装运小麦,县知事黄维翰以其侵犯中国航权,令卸下全部小麦800余袋,驱逐出境。
8月9日 市公议会设监察委员会。
8月17日-19日 美国、德国驻俄公使,分别就俄国在中东铁路路界内行使行政权问题向俄国提出抗议。
8月19日 巴彦商办龙江轮船公司开办,购入"龙江"号轮船,开始在木兰、三姓、哈尔滨间航行。
8月21日 德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设立,领事道弥尔。
8月30日 吉林官帖局与官钱局合并,改称"吉林永衡官银号",并在哈尔滨设分局。
9月12日 因连日暴雨,松花江水猛涨,哈尔滨傅家甸(原傅家店,今道外)江岸破堤泛滥,民众生命财产损失严重。
9月22日 居住于市公议会董事会管区内的中国人被视为外国人。市公议会董事会会议提出以强制手段对住哈尔滨外国人收纳税捐。
9月 中国同盟会会员、革命党人熊成基化名张建勋由长春到哈尔滨,从事革命活动。后被人出卖,1910年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滨如栈被捕。
△ 吉林省滨江关道(哈尔滨关道)改称吉林西北路分巡兵备道,仍驻哈尔滨,所属松花江新城(今西大桥至红军街)、双城、宾州、五常4府,榆树1厅,长寿、阿城两县为其辖区。该道兼办关税事务,加颁"吉林滨江关监督"关防1枚。
10月14日 市公议会董事会公布《预防家畜传染病规则》。
10月26日 日本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专程来哈,欲与戈果甫佐夫修订日俄密约,共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在火车抵达哈尔滨车站时,被朝鲜革命志士安重根3枪击中胸、肋、腹,当即毙命。
11月 双城府滨江厅分防同知厅署迁址由傅家甸(今道外)十一道街迁五道街。
12月 滨江第九小学在傅家甸开办。
是年 清朝廷户部银行(今交通银行前身)在哈尔滨设立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