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史志(期刊)  
 
     
  刊次:2003.1(总第16期)  
  类别:方志论坛  
概述编写谈
赵颖雪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新志书设立更多的门类。因此,努力提高志书的宏观性,已得到当今志界的认同。概述作为志书中的宏观记述,也由此更加引起重视。
    概述,概而述之。居全志之首,为全志之总纲,集精统要,文约事丰。纵述历史,横陈现状,呈概貌,见特色,显趋势,"总摄任何部门,为全书之纲纪也"(方志学家黎锦熙语)。因此,认真研究概述及其编写方法,认识其特殊性,探索其内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一)
    史体志法。编写概述首先要研究和明确概述的结构方式。从目前所出版的首届新方志看,大多在篇首设立概述。其结构模式大体是两种:一是横排式,是基于全志的内容而形成的微缩结构;二是纵贯式,以记叙为主、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顺序"时空交叉"的组织形式。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前者横排,行文有据,方便概括全书的内容,但是难以反映各类之间的联系,难以反映特点,难以彰明因果、昭示规律。后者纵贯,可以克服前者的不足,但编写难度大。笔者赞成后一种模式,即史志体,以史为纲的纵贯式。瞿宣颖在《志例丛话》中说:"一切学问,贯串最难。史也者,正所以奏贯串之功者也。"黄炎培在《二十五史篇目表》中说:"史之为用,纵横而已。"概述的任务,就是纵括历史,横览全貌,彰明因果,揭示规律。基于对概述这一特殊性的认识,笔者认为概述应当采取史的体例,以纵贯为主,勾勒一地之脉络,形成一地之总括,突出一地之特点。同时,概述是志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应该运用志的基本笔法。概述是"述",属于综合性类目,强调宏观性,整体性以及对材料的概括和归纳。因此这种"述"在不脱离资料书性质特点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记述的文采和议论评说,即以"述"为主,适当的加以"论"。但是,概述不允许夸夸其谈,空洞议论,也不能搞成所谓概论。做到文约事丰,执简驭繁,论从述出,水到渠成。
    文无定式,概述写法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是笔者认为,史体志法,即采用史的体例,运用志的笔法,以纵为主,纵横结合,以述为主,述论结合是概述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
    着眼整体。各篇章记述的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写的,展示了各个组成部分的细貌,是局部。概述则是从大处着眼,反映大势大略,展示历史发展轨迹,属于宏观层次,是整体。概述的表述方法,不是从这些微观的局部的材料中拣选而拼凑,也不是对这些一般性材料简单加工和概括。它必须立足于反映整体全貌,抓处于战略地位的材料,抓能反映全貌的人和事,抓可以充分反映经验教训的史实,并把这些材料在高方位上汇集、加工、归纳、提炼。从高方位上记述发展始末,兴衰起伏,背景原因,特点规律,发展趋势等。例如,概述经济,虽然离不开写工业、农业、商业等等,但是其角度不是工、农、商等行业记述内容的拼凑或浓缩,而是要全方位的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轨迹,以及与政治、体制、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当然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离不开局部。各个篇章通过层层横分,在最后的层次竖写,每个竖写单元都有一个记述主题。概述是要抓住社会历史发展这条主要矛盾线,并以此将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将点和面结合起来,从而完成概述的基本任务。
    (三)
    分段记述。概述要写一地历史的发展过程,怎样写好这样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是概述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分段记述,写好要素,运用对比,显现变化。以历史自身的发展、降低、停滞、飞跃等不同时期的变化为基本依据,将这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从续志的角度而言,可以大体上分为三段:第一段,基础段。以续志记述时间上限为据记好基础材料,将这一阶段的基本情况,如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科技、社会发展的水平记述清楚,以此为基础,为全文立源。第二段,为中段(亦可划分为若干小段)。把发展变化、发展水平、客观背景等记述清楚,这是记述的主体或主干部分。 第三段,记述现状,即下限时期。通过记述时间上的上、中、下三段,概述整个发展简史。按上述方法分段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抓住变化点,即发展过程中的兴衰起伏,在变化点上做文章,写兴衰起伏之由。二是抓住要素,即构成事物主要的基本因素。通过把这些要素置于历史背景上和广阔的社会面上来记述,揭示整体发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三是运用对比,反映变化,反映本质。凡事一经对比黑白大小立见,高低优劣分明。比如前后对比,即纵向对比,把事物进程中不同阶段作对比,把一事物始末作对比,就能更好的反映发展、反映变化。再如左右对比,即横向对比,以本地与外地,某项与某项对比,可见成绩,也可见不足。在对比时也应精组数字,对事物的量和质进行概括。记发展、写变化、证得失,都应适当使用数字资料。
    (四)
    用语准确。概述必概,这就对概述的语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用语准确是第一位的,是概述生命力的基本保证。在概述中用语不准确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时间概念不准。例如有的概述在记述时间的时候用"近些年来"、"前几年"、"最近"、"以前"、"早些时候"等,失去记述的准确性。2.空间概念不清。例如使用"附近"、"松花江以北"、"右前方"、"很远的地方"等,无法确切认定。3.专用名称不准。例如人名、地名、物名、机构、单位、文件、规定等名称以及行业用语、专业术语等使用很不准确。还有的滥用简称,例如"市革委"、"人防办"、"蒙族"、"鲜族"、"四个一样"、"三抓四防"等。4.文字语言不规范。例如词语笼统抽象,"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等。又如使用虚词套话,"在市委正确领导下"、"迎着改革的春风"、"热血沸腾"、"争分夺秒"等。此外还有用语不恰当的问题,如褒贬词的使用,义同字异的词语使用等,都应十分注意。"百炼为字,千炼为句",在概述的语言使用上尤为如此。
    概述置于各篇之前,却应落笔于各篇之后。"篇成乃作,一人为之"。概述的编写不宜急于动笔,应待全书各篇基本定稿,经过认真阅读,仔细研究,透过纷繁的社会现象,领悟历史的真谛,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胸怀全局而后落笔。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