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是一座具有悠久而传奇的历史和灿烂金源文化的古都,是女真人肇兴之地。早在900年前,就是在中国北方这片白山黑水的神奇土地上,哺育了一代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女真民族英雄完颜阿骨打。公元1115年,铁血铁杰式的英雄元颜阿骨打亲率女真部族在这里建立了大金帝国王朝,定都于阿什河畔的南白城--金上京会宁府。历四帝,凡38年。在38年中女真人不断南下,一举歼灭了辽与北宋两大王朝,成为中国北方一度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统治中心。其疆域北至外兴安岭,南至淮水,东至日本海,西至秦岭。
金上京是女真人建立大金帝国的开国都城,被女真人称为"金源内地",是终金之世的上京之所。金上京是金朝初期经济和文化最活跃、最繁荣、最富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更是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都市之一。不言而喻,这样繁华的京畿重地定会留给人们一份十分丰厚且灿烂的金源文化和珍稀宝贵的历史遗存。
要想领略大金国的盛世辉煌和特质金源文化的韵味,请到古都阿城金源文化旅游区一饱眼福。
气势恢弘的皇城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阿城城南2公里处,俗称白城。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的早期都城。遗址由南城、北城和皇城组成,周长11公里,南北二城皆呈矩形,夯土城垣残高3~4米,基阔7~10米。南城东西长2 148米,南北宽1 523米;北城南北长1 828米,东西宽1 553米。两城面积相仿、横竖相对,呈"╚"形。全城外垣平均每隔80~130米不等,就有一处马面堞楼突出墙表,全城四周现残存89个。城四角设有角楼,现存5处。现有大门遗址8处,5处城门外的瓮城(亦称月城)遗址犹存。皇城坐落于南城里偏西处,面积32.25万平方米,位于南垣中段犹存高约7米的大土阜两个,高约2米的小土阜两个,在4个土阜之间为三条通道,居中者俗称午门。皇城内有五重殿基遗址,迄今尚有金代的残砖断瓦,散见于地面。1982年,金上京会宁府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巍峨壮观的金太祖陵--阿骨打陵园
金太祖陵位于阿城城南2公里处,金上京故城腰垣西侧半里余,树木掩映中有一高大土丘,俗称斩将台,高约10米,周长100余米,为金初的宁神殿。金太祖在位9年,天辅七年(1123年)九月在伐辽途中病逝,始葬于此。据《金史》载:"金初无宗庙。天辅七年九月,太祖葬上京宫城之西南,建宁安殿于陵上。"宁神殿又称"太祖庙",今宁神殿的周围尚能发现残损的柱础,绿釉琉璃瓦。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弘扬金源文化,开发金源文化旅游资源,利用阿城得天独厚的金代历史遗存及地缘优势,发展旅游事业。阿城市政府遵照国家关于"加强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于1999年在金源文化旅游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中,把金太祖阿骨打陵园作为启动工程项目进行复修。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貌的前提下,易地建地宫和宁神殿,这样,既保持了原御陵址的庄严气氛,又保持了整体环境上的协调统一。
在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深埋地下880多年的金太祖陵,作为我国女真族崛起、建立大金国的开国元勋完颜阿骨打的陵寝,是您追根溯源、挖掘底蕴,一展金源文化的首游地,亦有"龙江第一陵"之称。
金太祖陵位于金源文化旅游区西南隅,东侧平畴沃野,西侧丘陵起伏,南有金水涓涓,北为古树葱葱,红墙碧瓦,殿宇巍峨,金碧辉粕,庄严肃穆,像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云中大地上。
金太祖陵园占地5.1公顷,分为以玉带桥、广场、门殿为代表的先导空间,以鹊台、望柱、石像生、功德碑为代表的神道空间,以陵台、祭台为代表的宝顶空间,以宁神殿、地宫为代表的葬祭空间,这里独具神秘与帝王的尊严。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白山黑水养育的女真英雄,公元1068年生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滨),公元1113年担任女真族部落联盟首领,揭开伐辽战争序幕,公元1115年建立声威赫赫的大金王朝,公元1123年病逝于伐辽途中。
宁神殿(古称太庙),是供奉祭祀之用的享堂。伐辽的开国功臣死后都追赠封号,绘影图形配享太庙,是一种最高的荣誉,这里曾惩办高级将领,曾举行伐辽攻宁献俘仪式,以庆胜利,以壮国威,以振民心。
晶莹璀璨的历史文物展览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位于阿城城南2公里处,于1997年5月1日动工兴建,当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设计用地40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 400平方米。地上地下共计9个展厅。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阿城文物管理所,历尽沧桑40余载,终于建成现代规模的、屈指可数的、令人一饱眼福的博物馆--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建设风格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建筑的总体布局是采用"口"字形平面,庭院四周建筑以实为主,虚实对比强烈且采用侧角,颇显坚固稳重。斜向轴线将建筑整体分为两部分,北面斜位构筑的是序言厅,只由一角连接北展厅,西面通长建筑仍是展厅。东、南面为博物馆办公大楼。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总体设计,构思新颖、别具一格、独具匠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排列有序的五组高大水泥斜式交叉架子,亦称"刀枪架",喻示了金代政权是靠军事获得的。缓步进入庭院,造型古朴厚重的主体大厅便豁然出现在游客们的面前,进入展厅150米,就到达主厅的"中军帐"。在博物馆院落中轴线上的主体部位,均建起高于两侧的中军大帐式的建筑,上覆以四角攒尖式金顶,象征着金代王朝。
正门入口通道不在中轴线上的"中军帐",而是稍偏右,是考虑到金代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但却不是统一全国的王朝,隐喻了金代在华夏历史上的地位。
院落西南两侧的高大退台,形成一道峡谷,游客可透过峡谷遥望远处的金太祖阿骨打陵墓。院落中主次轴线的交角呈120度,即东西方向的主轴顺时针转过120度交在西南与东北方向的次轴上,称为"年代角",隐喻了年代的发展历史,金代自1115年建都时起至1234年消亡恰好历经了120年。
馆舍东北角横卧一个虚拟的"大门栓",看似十分壮观,它体现了金代奠基祖国东北疆域,为清朝边界打下了基础,也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提供了条件,更为瑷珲条约是卖国条约提供了佐证。
此外,在总体建筑设计中,还有"了望台"、"透亮窗"、"航船头"等,也都各有喻意。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共设9个展厅,其中,地上6个,地下3个。最大展厅面积达560平方米,最小的200平方米。地上展厅有序言厅,二、三、四展厅,五角厅和铜镜专题展厅。地下展厅有古代书画精品、文物精品和金源文化艺术展。
馆内收藏的文物共有2 000余件。从文物类别上分,主要有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和印鉴、铜镜、货币、大书画善本及其他文物达12种之多,其中以铜器、陶器、铜镜居多,分别占馆藏文物的23.67%、12.32%和15.89%。从文物产生的年代上分,馆内收藏的文物有金代、清代、明代、民国、元代、宋代等6个时代和旧石器、新石器等久远的时代。其中以金、清两时代居多,分别占文物总量的56.8%和13.1%。从馆藏的文物价值上分,有一级文物22件,其中双鱼纹大铜镜、"上京鞋火千户"铜牌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另有一级文物铜坐龙由省博物馆收藏。其余藏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有二、三级藏品各2件。余者皆是不同时期出土的具有一定考古和研究价值的文物。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人经过精心设计、科学编排,突出了精品意识。首先是展示空间的内外环境、整体布局协调一致,重点突出。其次是陈列展示的内容与形式设计及布展工艺精雕细刻,生动逼真。再次是服务功能配套设施以及宣传与管理等诸多活动井然。
由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文物展品具有较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历史陈列在展览内容上做到了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所以,该馆于1998年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国十大陈列精品"荣誉称号,并评价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是"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在县级博物馆陈列中堪称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