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林》创刊于1981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后全国较早的以发表小说为主的月刊
之一。16开本,以发表地方新人作品为主,也发表外地知名作家的新作。由哈尔滨市文联、
哈尔滨文艺杂志社出版,全国发行。出刊后,受到文学界和读者欢迎,对繁荣哈尔滨市文学
创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小说林》编辑部自创刊号起,每期分设“中篇”、“短篇”、“超短篇”和“评论”
等专栏。1986年,增辟“破土篇”、“校园小说”和“怪味小说”、“新花园”等栏目。
1987年起,刊载“传奇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侦破小说”、“惊险
小说”等通俗小说。1989年,出刊“大众小说专号”、“纪实专号”和《小说林》创刊100期
(1981年10月—1989年12月)纪念专号。1990年,改双月刊,除刊发中、短篇小说,还适当
增载散文与外国文学作品。《小说林》创刊以来,发表知名作家和影响较大的作品主要有:
中篇小说 黎婴《当多情的眸子欺骗了你的时候》,陈烈鸥《异国土地上的墓碑》,孟
泽人《石原莞尔的阴谋》,吴越《胸怀》,李庆西和李杭育《A型性格》,张仲艳和戈基
《木棉花》,张侍民《相逢在雁来镇》,林基《少女泪》,流星《神剑之光》,刘国民《疯
人戏》、《一个无用的男人》、《马头里的思想》,王阿成《流行色》、《流逝的年华》,
王左泓《G弦上的颤音》,逆风和晓剑《谋杀者的爱》,石非《厂长和他的猫》,罗珠《阴阳
界》,宋歌《西河涨水》,钟格民《“政治骗子”的忏悔》,白岩《美娘寻夫》(传奇小说),
颜石凡《人惑》(言情小说),陈忠琪《郑雄之死》(社会问题小说),尚一《畸花三态》
(社会问题小说),文荃《幻恋》(言情小说),师俊山《歌星?情人?罪犯?》(侦破小
说),刘树楠《女记者冒险采访绑架案》(惊险小说),何凯旋《红蒿白草》,刘子成《乐
土》,吕耀斌《大沼泽》,叶兆言《濡鳌盐酱实蓼》,刘含涛和孙嘉莉《军人的妻子》。
短篇小说 肖复兴《星星般的眼睛》,郑九蝉《没有价值的人》,蒋巍《小巷深处的微
笑》、《哎,男子汉》,鲁琪《眼睛》,陈国凯《处方》,张万林《山路弯弯》,李五泉
《啊,雪花》、《错乱》,王立纯《鞭》、《重返绿草营》,梁晓声《生活不是梦》、《捕
鳇》,白桦《爷儿俩》,叶楠《松鼠》、《冲锋憩息地》,孔繁晶《蜜月草》、《土耳其大
哥与丑小鸭》,徐枫《风在切切细语》,张恩儒《逃》,母国政《女儿心里的歌》,关沫南
《麦粒,落在土地上》,肖正义《生活啊,生活》,王忠瑜《除夕夜归人》,林希《宝贝儿
子》,支援《闪颤的星》,王左泓《快乐王国》,王阿成《行路难》、《搭车人》、《精神》、
《一个中断了的就职演说》,韩冰《人!狼!》、《今晚没有会议》,李蔚《一场虚惊》、
《我有希望参加国际伤残人运动会》,苏策《英雄形象》,吕中山《晴天雨》,张振《一个
民选经理的遭遇》,迟子建《没有月亮的抢月湾》、《花束》,张郁民《长工》,赵琦《小
镇上,有一片开阔地》,谢树《“北极村”轶事》,旅居瑞士华人作家赵淑侠《梦痕》,孔
凡晶《开满黄花的小站》、《在人生的门槛上》,李国文《涅》,殷京生《高邻》,陈志坚
《热土》,高尔品《浊水清泉》,谢鲁渤《非法同居》,巴威《梦,在何方》,韩统良《双
寡情》,孟凡果《一个六月的黄昏》,韶华《上街走走》,李汉平《血莓花》,陈源斌《红
楼人物》,王洪昌《屯王》。
报告文学 崔建发《孤岛的诱惑——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令人迷惑的故事》、陈宗琪《死
结!三角债怪圈清欠魔区里的刀拼》、陈明和戴洪龄《盐碱地 人生的误区 灵魂在荒野游
荡》、王娘《黑土地 蓝眼睛》、刘国民《逃离热尔图加》、王蓬《比丘尼和她的信徒们》。
评论 王蒙《漫话小说》,高晓声《水东流,不回头》,张林、黄益庸《关于短篇小说
的通信》,梁斌《时代·思想·创作》,黎汝清《艺术构思断想》,张笑天《深入生活的核
心是认识生活》,丛维熙《论联想》,张一《贵在有见于平凡》,何士光《小说也是一种综
合性的艺术样式》,程树榛《改革的时代呼唤改革文学》,曾镇南《现代派味儿的新体小说》、
《写出中国人的灵魂和骨丘——评阿成的小说》,罗守让《哲理:从时代的民族的历史深层
意识中抉取》、《生活流:现实主义小说艺术新的审美形态》,张日凯《小说的主流、裂变
及创作实践过程》,任玉福《渲染小说的写意特征》,张韧《价值观的迷惘与重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