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官府在奉天(今沈阳)设立东三省盐务总局。哈埠调盐入
境,须由省官运局向东三省盐务总局请令运票(无票视为私盐),交采运局委员持票方能调
盐。光绪三十四年至宣统元年(1908年10月—1909年9月),运回海盐12810吨。
民国时,继续实行官运制度。1925—1930年间,哈埠既从辽宁运入奉产海盐,也从苏联
和日本运入外产海盐。6年间,哈尔滨市共运入海盐214590吨,平均每年调入35765吨。其中,
1928—1929年从日本输入海盐64468吨;1927—1930年从苏联输入海盐75吨。
1932—1937年,哈尔滨市共调入海盐170228吨,平均每年调入28371吨。
1949年以后,哈市所需的海盐由产地辽宁和华北统一调拨。1953—1957年,调入海盐
50560吨,平均每年调入10112吨,为年均需要量9600吨的105.3%。1958—1962年调入海盐
130980吨,平均每年调入26196吨,为年均需要量21900吨的119.62%。1963—1965年,在盐
源较紧的情况下,省盐业公司给哈市调入海盐47675吨,平均每年调入15892吨。1966—1975
年间,辽宁各盐场减产幅度较大,加上铁路运输不畅,10年共调入海盐211300吨,平均每年
调入21130吨。1976—1980年期间,全市调入海盐135635吨,平均每年调入27127吨,占年均
需要量24281吨的111.7%。由于辽宁各盐场生产形势好转、产量增加,国家为充实各地海
盐库存,1981—1985年间,哈市共调入海盐229721吨,平均每年调入45944吨,为年均需要
量34781吨的132.1%。1986年,为满足对食盐增长的需求,市粮食局领导带队并组织处、
科级干部10余人,4次到四川、辽宁、天津(长芦)各盐场、盐矿,催调井盐、海盐,当年
调入盐76589吨,为全市食盐调入量最高的一年。1986—1990年哈尔滨市调入盐301039吨,
平均每年调入60208吨,比年均需要量46600吨增长2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