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1960),字星联。祖籍广东省台山县。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幼年家贫,7岁考人当地英国人设立的槟榔屿公学,学习刻苦勤勉,成绩优异,1896年考取英国女皇奖学金,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医,曾多次获得奖金和奖章。1902年取得剑桥大学医学士学位、并获得意曼纽学院的研究奖金。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德国哈勒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实习与研究。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剑桥大学考试,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返回马来西亚。1907年,应直隶总督袁世凯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1910年12月,肺鼠疫在东北流行,疫情迅速蔓延,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达39679人;哈尔滨市一带尤为严重。他作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1911年1月.在哈尔滨建立第一个鼠疫研究所,自任所长。他以丰富的学识,严格按科学办事,坚强的毅力与卓越的组织才能,受到政府的信赖和国际的支持。不到四个月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流行。清政府为表彰他的功绩,授以陆军蓝领军衔及医学进士。1911年4月,世界防疫会议在奉天召开。有来自12个国家的专家参加。他在会上所提出的防疫理论,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战胜瘟疫的斗士。辛亥革命后,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他任处长兼总医官。并兼任在哈尔滨设立的滨江医院院长。1918年,政府在北京设立中央防疫处,任命他兼处长。后又任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1919至1920年参加东北防治霍乱、鼠疫工作。1922年被授予上海圣约翰大学理科博士学位。1923年协助张作霖创办东北医院。1924年留学美国获公共卫生博士学位。1926年发表肺鼠疫论文,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授予日本医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创办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后改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任第一任校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离哈去北平,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监。1937年移居马来西亚,1960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