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风物 >> 哈尔滨人物  
 
舒群
     
 
    (1913-1989),原名李书堂,曾用名李春阳、李旭东、李村哲。笔名黑人。满族。祖居山东省青州府首县,生于吉林省阿城县(今黑龙江省阿城市),1920年,舒群入阿城县西营小学读书。1922年春,入珠河县立第二小学读书。1927年初,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第一中学,一个月后因交不起学费。被学校勒令退学。同年秋,在苏联女教师周云谢克列娃的帮助下,人中东铁路苏联子弟第十一中学读书。1928年转入一面坡东省特别区立第六中学。1930年春;到东省特别区立第一中学读书,并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同年暑假后,他又考入东北商船学校驾驶丙班学习。“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年,该校迁移到青岛。他转到航务局做俄文翻译。这时他结识商船学校同学傅天飞,此时傅在某轮船担任二副。他很喜欢文艺,经常在《哈尔滨新报》副刊“春潮”上发表诗歌、散文。1932年3月,他参加了第三国际情报组织工作,同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任洮南情报站站长。这期间,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金剑啸、罗烽和许多左翼文化人士,积极参加左翼文人的活动,并在《国际协报》、《东三省商报》、《哈尔滨公报》、《大同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文。1934年3月,他离开哈尔滨去青岛。1935年去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5月,在《文学》第六卷第五期杂志上发表《没有祖国的孩子》成为他的成名作。上海"八一三"事变后,撤到延安,曾担任朱德总司令的秘书。以后去桂林,和丁玲主编《战地》。1940年又回到延安,参加了在延安成立的"九一八"文艺社。从1942年起,任延安《解放日报》四版主编、副刊副主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教员、系主任。1942年4月13日,毛泽东同志写信给舒群,信中说:"前日我们所谈关于文艺方针诸问题,拟请代为搜集反面的意见(各种各色)如有所得,请随时示知为盼!"延安开始整风运动后,他被停止了工作。1944年秋收后,回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文学系主任。1945年成立东北文工团,他任团长,9月初出发,1O月到达沈阳,后撤到本溪,东北大学成立时任副校长。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文委后,他先后任东北局宣传部文委副主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东北文协副主席,《知识》杂志社主编之一。1950年11月,他以作家身份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搜集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第三战役》。此后从事专业创作活动,写出了大量文学作品,特别是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中,不顾年迈体弱多病,创作了30篇中短篇小说和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研究专著《中国话本书目》,出版成集的有《舒群文集》、《舒群短篇小说选》、《毛泽东故事》等。这时期先后担任本溪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顾问、大型文学期刊《中国》主编,并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9年8月2口,于北京逝世。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