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
|
|
|
|
|
|
《农村经济》 |
|
|
水利建设 |
|
|
【概况】 |
|
|
解放前,哈尔滨市郊仅有46眼竹管井和部分水斗车,畜力皮钱井及手压唧简井等。解放后,恢复过去遗留下来的半截工程天理灌区(新仁灌区)、成高子灌区,整顿石槽灌区。至1949年市郊实灌面积达到7 400亩。1959年,兴建万家大型灌区,一期工程设计灌溉面积7.5万亩。1973年开始进行喷灌试验,到1981年建30处喷灌工程,喷灌面积达到1 000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利建设重点转移到续建、配套、挖潜上来,水利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至1985年末,共建成主要江河堤防251.54公里,总保护面积77.76万亩,保护城乡居民121.57万人,建成中、小型水库15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库容2 460万立方米;小Ⅰ型水库10座,库容3 753.3万立方米;小Ⅱ型水库4座,库容176.28万立方米,总库容为6 389.58万立方米。除涝面积达到59.88万亩, 占全市易涝面积123.02万亩的48.8%。其中,治理标准达到3~5年一遇的为23.59万亩,占易涝面积19%;5年以上的达36.29万亩,占易涝面积的30%。
(郑应爽) |
|
|
|
|
|
附件: |
|
|
400#获得频道"42072"的检索结果集失败#DetailBar.doStartTag# 400#获得频道"42072"的检索结果集失败#DetailBar.doStartTag# 400#获得频道"42072"的检索结果集失败#DetailBar.doStartTag# 400#获得频道"42072"的检索结果集失败#DetailBar.doStartTag# |
|
|
|
|
|
|
|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