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中东铁路修筑后,哈尔滨建有滑冰协会并有滑冰赛事。清宣统二年(1910年),
在埠头区修建了体育场(红星体育场),冬季浇成滑冰场。南岗有俄人开办的“扎牙斯”
(译音)滑冰场,对社会开放。嗣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等单位,入冬都
浇有自用冰场,滑冰运动日渐兴起。1935年,伪政府在吉林举行滑冰大会。郑亚兰、董跃廷
分别以1分36秒、10分54秒成绩获女子500米和男子5000米第一名,为哈尔滨历史首次创速滑
纪录。
哈尔滨解放后,滑冰运动迅速发展。1948年,哈尔滨市青年团在青年俱乐部浇修冰场,
举行速滑比赛会,参赛者有学生和职工。苏联侨民会在南岗修建“红军体育场”(南岗体育
场),冬季浇成滑冰场,对社会开放,吸引青少年群众学练滑冰。1949年举行哈尔滨市第一
届速滑比赛,外国语专科学校苏君智,以1分11秒和4分28秒5成绩,创大专组男子500米和
1500米哈尔滨市纪录。哈尔滨市第五中学生傅湘凌500米的成绩为1分12秒2。1950年举行哈
尔滨市第二届滑冰运动会,男女500米成绩,分别提高到55秒4和1分13秒5。1951年举行哈尔
滨市第三届滑冰运动会。男子项目由往届的一长一短2项增加到500米、1500米、5000米和
10000米4项,最好成绩为51秒2、3分3秒、12分8秒、23分7秒。女子500米为1分11秒2。
1952年,为迎接在哈举行的东北地区和全国首届冰上运动大会,全市优秀木工集中八区
突击修建容纳2万观众的全木制看台,使原运动场成为一处标准的大型滑冰场。1953年2月,
举行东北区首届冰上运动会,哈尔滨市速滑运动员获6枚金牌,团体总分第一名,首创全区6
项最高纪录。苏君智创500米53秒7的最高纪录,胡双来创1500米2分55秒4和3000米6分1秒7
最高纪录,林振坤创5000米10分33秒2和10000米21分48秒最高纪录。女运动员王晓娟创500
米1分7秒最高纪录。苏君智、胡双来、林振坤、徐建超、柳玉惠及王晓娟、杨云姿、孟庆雪、
傅相凌入选东北区代表队。于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上,东北区队队员,总分超过华北、西北、
内蒙古、解放军和全国火车头队,居大会之冠。林振坤获男子个人总分第一名,有14人次进
入前三名,有3人打破东北区最高纪录,首创一批全国新纪录。
1954年2月,哈尔滨市倡议,冰上四强之争“吉、黑、松、哈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召
开。哈尔滨代表队获5枚金牌,8枚银牌,金银奖牌总数居首位。杨云姿500米1分4秒,苏君
智500米51秒3,柳玉惠1500米2分48秒6、林振坤3000米5分42秒4创全国新纪录。赛后,东北
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学员李在雄、柳元龙、刘忠谦,松江省许明淑、柳明淑,黑龙江省金福
顺、康玉顺等,调入“哈尔滨市冰上运动训练班”,与哈尔滨市部分运动员参加集训活动,
为国家培养尖子速滑运动员迈出了一步。
1955年2月,第二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哈尔滨市举行。以市为单位参加竞赛,由上届6个
增至15个,运动员增至147人,男、女两组各进行4项比赛,另有男子4×1000米和女子4×500
米2项接力。哈尔滨市男、女运动员获全部冠军,多项获第二、第三名,创10项全国纪录。
男运动员李在雄以47秒6和2分37秒4创500米和1500米2项全国新纪录;林振坤以9分12秒4和
19分35秒3创5000米和10000米2项全国新纪录;郑宏道以218.595分创全能项目全国新纪录。
女运动员许明淑以56秒8和2分22秒创500米、1000米2项全国新纪录;康玉顺以6分30秒创3000
米全国新纪录;哈尔滨男、女接力队分别以7分8秒和4分成绩,创4×1000米和4×500米接力
全国新纪录。运动会上,苏联俄罗斯速滑队应邀来访友谊赛。赛后,举行学习班,聘请苏联
总教练勒格弗拉索讲授科学训练方法和理论,并在冰场上实地指导运动员滑行蹬冰及弯道切
线等动作。
1956年,第三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在长春市举行,哈尔滨市在与19个参赛单位拼争中,获
大会10个项目全部金牌,所有项目前三名。张绍君以46秒5获男子500米冠军,创全国新纪录。
林振坤以2分31秒6、9分3秒2、18分18秒6和208.789分获男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和
全能4项冠军,创5000米、10000米和全能3项全国纪录。许明淑以57秒3、1分55秒4、6分33
秒3、10分57秒7和246.320分获女子5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和全能5项冠军,创
1000米、5000米和全能3项全国纪录。同年6月, 国际滑冰联合会接纳中国为会员国并邀请中
国派队参加世界比赛。年末,国家体委在哈尔滨市举行全国优秀速滑运动员选拔赛,组建“国
家集训队”,准备翌年参加世界冰坛比赛。全国共有29名运动员参加选拔赛,入选国家集训
队的7人中,哈尔滨有6人。男运动员有郑宏道、任世俊、林振坤、孙显墀;女运动员有许明
淑、孙洪霞,另有齐齐哈尔市卢成玉。教练为哈尔滨市何刚、李昌燮。
1957年1月,国家集训队赴苏联访问,参加中国、捷克斯洛伐克、苏联3国优秀运动员比
赛。郑宏道500米45秒,与第一名仅有0.5秒之差,居第五名,破中国纪录。许明淑500米2
分55秒2、1000米1分52秒7、3000米6分10秒5和全能232.900分,孙洪霞1500米2分55秒5,
均打破全国纪录。莫斯科市锦标赛上,郑宏道500米44秒9、1500米2分26秒5,许明淑500米
53秒7,孙洪霞1000米1分52秒1、1500米2分57秒6、3000米6分5秒9,均再次打破中国纪录。
之后,中国女队参加在芬兰依玛特拉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有中国、加拿大、
捷克斯洛伐克、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瑞典、芬兰8个国家25名运动员参加。许明淑500米
54秒2列第二十二名,1000米1分50秒6列第十八名,比赛中与身材高大的加拿大运动员相遇,
在滑到600米时还落在后边,最后一圈加速拼争,在群众欢呼声中先冲到终点,超过对手2秒
7,1500米2分56秒7列第23名(第一名2分37秒),3000米6分6秒3列第十九名,全能229.45
分列第二十一名。中国男队参加在瑞典欧斯特松德举行的第五十一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
有中国、苏联、澳大利亚、奥地利、英国、民主德国、匈牙利、荷兰、芬兰、法国、丹麦、
挪威、西班牙、瑞典14个国家39名运动员参加。中国运动员郑宏道500米45秒6列第二十七名,
孙显墀1500米2分27秒列第三十四名,任世俊5000米9分2秒5列第三十三名。运动员初次参加
世界大赛,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技术,丰富了国际比赛经验,增强了获胜信心。
1958年,国家第二次派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哈尔滨市年仅17岁的女运动员杨云香初次出
国参加第十六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在500米比赛获第十八名,又在1500米和3000米获2个
第十六名,最后以228.283分获世界全能第十五名,开创哈尔滨和中国速滑运动史上荣获世
界全能前十六名的好成绩,为中国争得了下届世界锦标赛参赛资格。赛后,中国速滑队参加
在芬兰举行的中国、荷兰、芬兰3国友谊赛。杨菊成500米44秒2,与当年世界锦标赛500米冠
军成绩相同。
1959年,哈尔滨市运动员长距离名将王金玉访问苏联,参加6国友谊赛中,以190.106
分获全能第一名。并创4项(500米除外)全国新纪录。短距离名将杨菊成在第五十三届世界
男子速滑500米锦标赛中,与苏联世界名将沃罗宁同组相遇,在比赛进入后一直道,齐驱并
进,互不相让,以42秒4相同时间冲到终点,裁判按运动员刀尖触线一刹那,沃罗宁超前,
杨菊成名居第二,中国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世界冰坛上空。王金玉10000米17分18秒8获第五
名和194.173分获全能第九名。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引起承办国和参加国极大注目。《奥斯
陆日报》报道:“不得不以赞叹的强烈心情而欢呼”。国际滑联副主席拉夫特曼先生风趣地
说:“中国滑冰技术的提高,是使用了东风的力量”。同年,女运动员也获较好成绩。杨云
香在第十七届世界锦标赛上以217.116分的总成绩获全能第十三名,比上届前跃了2个名次。
孙洪霞先在访苏6国友谊赛上,创1000米1分42秒、3000米5分42秒7和全能212.599分,3项
全国新纪录,又在第十七届世界锦标赛上奋力拼搏,1500米以2分38秒6获第九名,创全国新
纪录,还以215.132分获世界全能第九名。
1962年,在苏联举行的第五十六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世界强手云集,其中有世界冠
军、荷兰著名运动员格里夫特,获奖名手、法国著名运动员库普里亚诺夫,冬季奥运会冠军
苏联名将科希奇金等。中国速滑男队王金玉在1500米比赛中,创出2分16秒6的成绩,获第三
名。另3项比赛,500米43秒8、5000米8分18秒1、10000米17分5秒8、全能总分为190.433分,
获世界全能第五名。获大会前六名有苏联2人,中国2人(哈尔滨王金玉和黑龙江省罗致焕),
荷兰1人,瑞典1人。
1963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第二十一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和第五十七届世界男子速滑锦
标赛。孙洪霞和杨云香在500米比赛中分别以48秒8和49秒8成绩突破50秒;王金玉以4项总合
81.215分全能成绩打破苏联运动员希可夫保持的世界纪录,居第五名,受到东道主各界的
赞扬。
“文化大革命”干扰了速滑运动的发展。1972年,国家开始恢复竞技体育项目,并陆续
派队出国参赛。速滑队骨干应召归队,并陆续吸收新队员,开展训练。相继恢复市区2级业
余体校速滑班。同年,在牡丹江市举办的“全国冰上项目集训”,哈尔滨市金光春、何金生
分获男子甲组全能第三、第四名。王秀玉获女子全能第三名。孙大明和倪彦红分获男、女乙
组第二、第三名。金光春入选国家队参加在挪威举行的世界锦标赛,500米比赛成绩列第二
十七名。1973年,王秀玉在全国比赛中,获500米、1000米2项第一名。随中国女队出席在瑞
典举行的女子世界锦标赛,500米比赛成绩列第二十二名,1000米和1500米均列第二十四名。
1974年以后,哈尔滨市速滑成绩进步迟缓,冲击全国纪录的运动员不多。1977年,王秀
玉访问日本以2分21秒30成绩突破1500米全国纪录。1982年,后起之秀李伟,在全国达标赛
上以15分3秒成绩打破10000米全国纪录,在1983年第五届全国冬运会上,又获2个短项冠军
和2个长项第二名,4项全能175.973分,获得冠军,并创全国新纪录。
1978年6月,黑龙江省冰上训练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号召全省各地、市试行
短跑道速度滑冰。1979年12月,黑龙江省体委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市举行首次全省“短道”
集训比赛,哈尔滨市派队与另11个市、地代表队参赛。1981年9月,国家体委邀请日本短道
速滑代表团,先后在哈尔滨和长春进行表演和讲学。1982年2月,哈尔滨举行首次少年短跑
道速滑比赛,有5个区40人参加,香坊区获团体总分第一名。3月,国家体委在北京首都体育
馆举行全国短跑道测验赛,哈尔滨的杨可心、郭志春等人入选黑龙江省队参赛。杨可心获女
子500、1000、1500和3000米全能冠军。1983年1月黑龙江省举行短跑道比赛,有15个代表队
参加,杨可心获女子全能冠军。黑龙江省体委为迎接第五届全国冬运会,选派2名教练和8名
短跑道运动员去日本学习,哈尔滨市教练金汉珠和队员杨可心入选。2月,全国短跑道比赛
在牡丹江市举行。哈尔滨市郭志春获男子1500米第一名和2项第二名,总分排在第三位。女
队员邓群以56秒23成绩获500米第一名,崔丽萍获2项第一名、2项第三名,杨可心获1000米
和3000米2项第一名和1项第四名,另1项第五名,与崔丽萍并列全能第一名。1984年3月,黑
龙江省第一届“黑龙杯”短跑道速滑邀请赛在齐齐哈尔市举行。哈尔滨女队那小梅和邓群分
获全能第三和第八名。
1985—1990年,哈尔滨市速滑成绩呈上升趋势。1985年全国达标赛,李春、孙伟民,分
别以183.443分和183.960分获男子成年组全能冠、亚军,各单项成绩均列前茅。金英顺和
钟华均获女子成年组、青年组全能第四名。1988年第七届冬运会,王秀丽一举获2枚金牌、1
枚银牌和1枚铜牌。1989年第五届哈尔滨冰雪节速滑比赛,中小学生组第一至九名为南岗区、
道外区、道里区、太平区、呼兰县、阿城市、香坊区、动力区、平房区;中专组第一至第六
名为哈尔滨市财政经济学校、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哈尔滨市人民警察学校、黑龙江省
机械制造学校、黑龙江省邮电学校、哈尔滨市铁路工程学校;大学组第一至第五名为哈工大、
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哈医大和黑龙江省财政专科学校。1990年2月加拿大
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王秀丽以2分3秒34成绩获女子1500米冠军,成为继罗致焕以后27年来
又一个世界冠军。后起新秀张全荣、王连军等在国内、国际比赛中都获得好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