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 伪满洲国警务总局在哈尔滨埠头军官街(今道里霁虹街)设立第四警察学校(第一警校在新京,第二警校在奉天,第三警校在吉林)。
1月 伪市公署教育科改正市内农村地区学校本、分校。对正黄旗、大坝屯、二道沟、哈东、西柞树林、大嘎哈、张老道屯、进化、马架沟、靠山屯、薛家、蒋化、肖家堡、松浦、马家船口、松花江等国民学校本校及分校进行了调整。
2月6日 伪满洲国公布1945年度储蓄债券额共60亿元,其中滨江省承担4.6亿元,哈尔滨市摊派3.05亿元。
3月14日 哈尔滨商工公会第三届理事会决定废3课8系,实施6科处制。裕胜厚经理常德福任经济部委员长,哈尔滨银行董事长何治安任金融部委员长,满电业支社长青木贞助任产业部委员长。
3月31日 协和会哈尔滨市本部令管下各联合分会改称"管区",正、副联合分会长改称"管区长"。
7月末 中共东北地区委员会改组,周保中为书记,冯仲云、李兆麟、卢冬生等为委员。
8月8日 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8月9日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作战"。
△ 苏联发表对日宣战声明。苏联军队150万人在远东最高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指挥下,攻入中国东北境内,歼灭日本陆军主力关东军,占领满洲里、抚远等地。苏联空军轰炸长春和哈尔滨等地。在哈尔滨,苏联飞机轰炸了滨江火车站、日军仓库和日军军营。
△ 中共哈尔滨工作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做好迎接反攻、收复失地的准备。会议决定收集枪支弹药,组织工人成立第十八集团军吉黑挺进队。
8月10日 苏联远东红旗军第一方面军的先遣队,向牡丹江、哈尔滨、吉林等地挺进。
8月11日 朱德总司令命令吕正操、张学思、李运昌等部队向东北进军,配合苏军彻底击败日本侵略者。
8月12日 日军防卫司令部通知,全部警察集中食宿,所有通讯设备均令日本人看守,警察局开始焚烧文件。
△ 警察局特务科按3人为1组,组成十五六个特务挺身队,准备搜捕苏军空降伞兵。
△ 警察局配合日本宪兵队,以防止战时破坏为名,在全市抓捕25岁至50岁的苏联侨民。同时在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门前公开设岗,将苏领事馆工作人员和家属80余人软禁在领事馆内。
8月13日 为消灭进行细菌繁殖培养的罪证,日本关东军炸毁哈尔滨平房第七三一部队设施,屠杀所有被囚禁人员,然后逃离。
△ 哈尔滨成立地方临时治安维持会,会长张廷阁。
8月14日 伪第四军管区所属第二十三工兵队,在中共党地下工作者吕殿元和工兵队二连连长刘庆文(又名刘光)策动下起义。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8月18日 晚7时,苏军第一批空降兵120人由扎别林中校指挥,在哈尔滨机场着陆并占领机场。苏军远东第一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特命全权代表、副参谋长谢拉霍夫随机到哈。谢拉霍夫在机场向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宣布了令日军投降的最后通谍。
8月19日 苏联红军进驻哈尔滨,占领了松花江大桥和市内其它重要设施。苏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成立,卡扎科夫任司令官。
8月20日 苏军红旗太平洋舰队、阿穆尔舰队舰载部分陆军进驻哈尔滨。
△ 刘亚楼等随同苏军接管伪哈尔滨中央放送局(广播电台)。苏军热洛夫任局长,赵乃禾任副局长。
△ 中共党的外围组织"朝鲜独立同盟北满特别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中共党员金泽明任书记。25日,朝鲜独立同盟北满特委组织群众在八区广场召开欢迎苏联红军大会,会后举行游行。
8月23日 伪哈尔滨警察局改称哈尔滨市公安局。
8月25日 苏军管会解散哈尔滨市地方临时治安维持会,指令会长张廷阁改组伪市公署,组建哈尔滨市政府,任命张廷阁为市长,苏侨Я·巴拉诺夫和关鸿翼为副市长。
8月28日 李兆麟将军率抗联干部战士随苏军到哈市,成立"东北抗日联军哈尔滨办事处",李兆麟任主任。开展接收工作。
8月 由伪满哈尔滨监狱解放出来的部分党员、地下工作者、抗联战士以及远东情报局人员张观、李光复、周维斌、安作禄、胡铁桥、朱忠、彭传经等人汇集于许公路(今道外景阳街)"东光寮",成立"中共北满临时省委"。
△ 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领导下,吉黑人民秋收自卫队在哈成立,邓昶任司令员,陈飞任政治部主任。
9月2日 日本政府签属无条件投降书。3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确定本日为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日。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 驻哈尔滨市公安局内的苏军警务司令部,以阅兵为名,将全体伪警察召集于市局和各分局,解除武装遣散,苏军直接执行哈市治安的任务。
9月5日 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杨绰庵为哈尔滨市市长。
9月15日 中共中央决定在沈阳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18日,彭真、陈云等抵达沈阳。
9月28日 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主要负责人张观、周维斌由哈尔滨赴沈阳,与中共中央东北局取得联系。陈云对其做了"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接收政权,收集敌伪物资"的指示。10月上旬,张观、周维斌返回哈尔滨,在李兆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 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张明德(化名张勃生,自称陆军中校)潜入哈尔滨,收买、勾结伪满余孽林再春、谭纯孚、张景辉、阎钟章、马建胤等,组织军统局滨江组,本部设在埠头江沿水上饭店3楼。
△ 国民党中央党政军东北联络部部长陈新民派曹兴武以"黑哈北专员"名义潜入哈尔滨,收编敌伪流氓匪徒。曹被任命为"中央先遣军第五战区总指挥"。
10月1日 滨江省政府于哈尔滨成立,省长谢雨琴,副省长李兆麟。
10月14日 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滨江工委)成立,隶属中共中央东北局,管辖哈尔滨市、呼兰、阿城、珠河(今尚志市)、延寿、安达、五常、宾县、巴彦、兰西、木兰、双城、肇州、通河、方正、苇河、郭尔罗斯后旗。钟子云任书记,委员有李兆麟、聂鹤亭、张罗、张观、杨维、毛诚等。
△ 中共滨江工委领导下的哈尔滨保安总队成立,王建中任总队长,钟子云兼政委,刘铁男任政治部主任。总队部设原伪第四军管区(今三中址)。
△ 在苏军支持下,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派周维斌、张晓言、刘世范等人接管哈尔滨市公安局,由副省长李兆麟任命周维斌为市公安局局长,撤销舒秋石的局长职务,任命张晓言、刘世范为分局长。
11月7日 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在博物馆前广场落成,举行揭幕式。
11月14日 《松江新报》创刊,社址在地段街2号。
11月16日 陈云、高岗等到哈尔滨,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委员有陈云、高岗、洛甫、张秀山、李兆麟,陈云任书记。
△ 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决定,撤销中共滨江工委,成立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员会。张秀山任书记,钟子云任副书记,邹问轩任秘书长。同时成立东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
△ 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组建中共哈尔滨市委(以下简称市委)隶属北满分局。钟子云兼任市委书记。委员有钟子云、李兆麟、杨维、刘成栋、张罗、张观、毛诚等。
10月 中共东北局派钟子云、王建中、李桂森等来哈开辟工作。撤销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钟子云任书记,李兆麟、张观等为委员。
11月17日 苏军为履行《雅塔尔协定》,通知中共党、军领导机关和武装力量退出哈尔滨,不要在苏军驻守地区作战,准备将城市政权移交国民党政府。
11月18日 哈尔滨市保安总队在埠头斜纹头趟街(今道里经纬头道街)17号,取缔哈尔滨地区三青团筹备处,逮捕其负责人左文举、杨季青。
11月20日 陈云在哈尔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中共松江省委、松江军区和哈尔滨市委主要领导人会议,研究部署从哈尔滨市区撤离工作。张秀山、钟子云、李兆麟、聂鹤亭等人参加了会议。
11月22日 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松江省委、省军区等党、政、军机关主动撤离哈尔滨去宾县。
△ 哈尔滨市保安总队第二、四大队在李寿轩率领下随党政机关撤往宾县;第一、三、五大队在刘子奇、王建中率领下撤往肇东,成立中共哈西地委和哈西军分区,刘子奇任司令员,王建中任政委兼地委书记。
11月24日 市委书记钟子云撤往宾县,杨维任哈尔滨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
11月25日 市委委员唐景阳申报《哈尔滨日报》创刊。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东北日报》于5月26日迁至哈尔滨,与《哈尔滨日报》、《北光日报》合并。
△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成立,李兆麟任会长。
△ 哈尔滨妇女解放委员会成立,发表组织简章。
△ 在李兆麟倡导下,王一丁、陈振球、吴限、王国忱、石梁等人发起组织"音乐促进会"。
△ 东北人民自治军吉黑军区(即北满军区)在哈尔滨成立。高岗任司令员,陈云兼政治委员。
△ 哈尔滨市保安总队将国民党建军组织"松江省保安队"缴械,逮捕王万里、白久泰等6名建军头目。
12月1日 《哈尔滨公报》复刊,社址在水道街与斜纹大街街口处。
12月8日 《哈尔滨日报》社总务科长李钧在市中苏友好协会附近被军统滨江组特务杀害。
12月12日 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机关报《北光日报》创刊,社长兼发行人马英林。1946年4月30日停刊。
12月28日 中共中央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东北党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乡村,"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
12月31日 东北军医大学在哈尔滨成立。
12月末 国民党"东北行营"派关吉玉、杨绰庵等"接收大员"率"铁石部队"250多名武装人员接管省、市政权。
△ 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李兆麟辞去滨江省副省长职务,以哈市中苏友协会长身份开展党的群众工作,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