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专题 |
|
|
|
|
|
|
《教育》 |
|
|
特殊教育 |
|
|
【朝鲜族教育概况】 |
|
|
全市现有朝鲜族学校34所(包括呼兰、阿城两县),其中小学167个班,3 048名学生,教职工380人。中学5所,初中班33个,1 484名学生;高中班20个,782名学生,教职工共计238人。适龄儿童人学率为100%,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为72.8%。市教委民族教育处,市教育学院民族教研进修室,负责朝鲜族民族教育的行政领导和业务指导。
朝鲜族的民族教育始于1910年。当时,由朝鲜人居留民会募捐,在市区创办了“英实小学”;1934年,该校迁至南马路(现四中校址)。后又在新亭街和大嘎哈(阿城县)兴办了“东旺小学”和“私立朝鲜人学校”;恢复了顾乡、城高子、新香坊等学校。“一五”期间,在原有5所朝鲜族小学的基础上,新建了红鲜、群力、东明、新村、前进、友谊、红星等小学,道里、道外、香坊、太平等区朝鲜族集居的地方,都办起了朝鲜学校。1950年成立了朝鲜族初级中学,1956年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有史以来第一所朝鲜族完全中学。当年,国家投资203万元,盖起了2 200平方米的新校舍(即现在的朝鲜族第一中学)。1962年,又在道里成立了朝鲜族第二中学(初级中学)。从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朝鲜族中、小学教育体系。为使学校布局合理配置,1963年又新建了动力区朝鲜族小学。1977年以后,国家投资80万元新盖了3 000平方米校舍。维修了5个实验室,又使朝鲜族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充实和加强。
1986年,市教委又为动力区朝鲜族小学校投资36万元,翻盖了1 300平方米校舍,增设了各种活动室;阿城县政府给朝鲜族中学拨款13万元,用来充实教学设备。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小学和初中教师的文化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在开创民族教育特点方面进一步进行探索和总结,在哈举行的东北三省和内蒙中、小学朝鲜语文教研会上,对哈尔滨市3年来进行的小学朝鲜语文"文型教学"实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经验正在4省区推广,7月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金昌济 李宏栋) |
|
|
|
|
|
附件: |
|
|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
|
|
|
|
|
|
|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