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 外国驻哈尔滨领事团召集会议,就东省特别区当局增加哈尔滨市公议会董事会中方议员名额、加收外国电报费提出"抗议"。
1月17日 驻哈尔滨外国领事团首领、日本领事天羽英二照会张焕相,声明保留要求赔偿因交通断绝所造成损失权力。
1月18日 因中东铁路南段停车事件,驻呼兰骑兵第二十二旅一部由石青山率领开进哈尔滨。
1月22日 中东铁路护路军强制南段通车。局长伊万诺夫令路员停工。张焕相以"破坏治安,断绝交通,有犯戒严令"罪名扣押伊万诺夫,1月25日释放,哈尔滨长线恢复通车。
1月23日 东省特别区封闭在哈尔滨的苏联工会组织,逮捕苏共党员。
1月27日 在哈苏联铁路工会组织恢复。
1月30日 中东铁路护路军司令张焕相免职,吉长镇守使丁超继任。
2月8日 张焕相辞去滨江镇守使职务,丁超接任,兼东北陆军第十八旅旅长。
2月25日 哈尔滨戒严司令部解散。
△ 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在马家沟比乐街召开支部扩大会议。书记吴丽实及高洪光、海涛、吴晓天、高诚儒、楚图南、潘连山吴宝泰等人出席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以下简称北满地委,亦称哈尔滨地委),吴丽实任书记,高洪光任组织委员,海涛任宣传委员。地委下设学生运动、职工运动、妇女运动、军事运动委员会。会议还决定成立共青团北满地方委员会,吴晓天任书记。3月,吴丽实离哈后,由杨宁涛(杨伟坚)担任书记。地委领导机关设在哈尔滨。北满地委领导长春以北、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各地党的工作。
3月8日 张焕相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3月13日 哈尔滨盲哑人学校在傅家甸开办。
3月23日 市公议会召开第78次例会,会上,中方议员"以国权领土关系"力争改中文、汉语为会议正式语言,被占多数的俄、日、英议员否决。中国议员毅然退席,以示抗议,并发表宣言书。
3月30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发布第1092号布告,解散俄国人把持的市公议会和董事会。
4月1日,宣布由中国人成立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派傅闰成为委员长,徐善梅、刘敏先、穆文焕、黄鸿墀为委员,成立监察委员会和估捐委员会。被沙俄侵占28年的市政权收回。
4月5日 苏联交通部副部长谢列布略科夫与叶米沙诺夫到哈尔滨,调查处理中东铁路有关事宜。
4月6日 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委员会组织大纲等15项议案。
△ 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公布《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
4月19日 苏联交通部副部长谢列布略科夫与张作霖会谈,提议以叶米沙诺夫为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21日,张作霖提出缩小局长权限、中俄职员平等采用、经济财政权委托理事会管理等3项意见。
4月23日 张焕相前往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向驻哈领事团说明关于解散市公议会问题及新订市制规则。
△ 霁虹桥开工兴建,11月28日举行落成典礼,"霁虹桥"3个字由中东铁路理事刘哲题写。这是市内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建造的第一座跨线桥。
5月26日 东省特别区商会联合会成立并公布章程,张廷阁为会长。
△ 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制定《哈尔滨市临时监察委员会暂行简章》。
6月7日 英、美、法、意、比、荷兰、中国等国组成的国际司法调查委员会一行11人由郑天锡带领到哈尔滨调查司法情况。
6月8日 中共北满地委以国民党组织的名义,由国民党人穆景周出面备案,在哈尔滨创办中共北满地委机关报《哈尔滨日报》,社长穆景周,编辑和工作人员均为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吴丽实为该报总负责人。
6月14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储镇代表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向各领事面交《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
6月17日 《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公布实施。埠头区、新市街划归特别市管辖;其余各区,如马家沟、老哈尔滨、新安埠、八区、顾乡、正阳河等归东省特别区管辖,称"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哈尔滨市"。
6月26日 东省特别区行 政长官公署遴委市政管理局局长储镇为哈尔滨特别市自治会会员第一届选举监督。
△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公布《公墓管理章程》,并委托极乐寺方丈代管公墓。
△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授予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设在哈尔滨)医官伍连德博士学衔。
7月1日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 公署公布《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施行细则》。
△ 驻哈尔滨日、英、法、意、美、德、丹麦等9国领事公然干预中国内政,与张焕相、储镇、李绍庚就《哈尔滨特别市自治试办章程》举行会议。
7月3日 日本众议院 议员视察团一行14人到哈尔滨。
7月5日 哈尔滨特别 市自治会会员选举筹备处成立。
7月11日 呼海铁路松浦--呼兰试行通车。
7月22日 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出示布告,自8月16日起,欠税不纳者除征收利息外,需交纳"过怠金"。
7月 胡适赴欧洲途中到哈尔滨。《哈尔滨日报》发表《追击胡适》等文章,揭露其反动观点。
△ 哈尔滨发生流行霍乱。自8月6日至9月13日全市染疫者280人,入院168人,死亡29人。
8月16日 东省特别区教育管理局成立,李绍庚兼任局长。
8月23日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令教育管理局局长从速接管中东铁路学务处,收回中东铁路沿线教育权。
8月26日 东省特别区接管红十字会医院。
8月30日 哈尔滨官绅在市自治会开会,推举14人组成修建哈尔滨文庙工程委员会。
8月31日 东北海军司令沈鸿烈和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处长金荣桂,接收中东铁路局航务处船只、船坞、工厂和仓库。
9月1日 市自治临时委员会改组,成立哈尔滨特别市(以下简称哈特别市)。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储镇就任哈特别市市政局局长,李绍庚任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
9月4日 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李绍庚,率警查封中东铁路管理局学务处,收回中东铁路沿线教育权。
9月9日 滨江医学专科学校在道外 (傅家甸)保障街成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处长伍连德任校长,1928年,改称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迁南岗道胜银行址。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9月24日 中东铁路督办刘海泉辞职,前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于冲汉继任。
9月27日 哈尔滨华俄道胜银行宣布关闭。
9月29日 曾任日本内阁总理的清浦子爵与土肥原中佐、大森博士等一行14人来哈活动。
10月1日 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创办,呼号XOH,波长260米,频率1 071千周,功率100瓦。
10月16日 哈特别市自治会第一届议员选举,吴子青等40人当选为自治会议员。
10月21日 哈特别市自治会进行补选,选出侯补议员39人。
10月25日 苏联将中东铁路 沿线电报、电话事业交还中国。但要求在海拉尔、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处设专用无线电作为交换条件。
10月 滨江警察厅下令通缉吴丽实等13名中共地下工作者。吴丽实等人被迫先后离哈。
△ 中共北满地委由中共北方区委领导改为直属中共中央。中共中央任命吴丽实为中央驻东北三省特派员。此时,哈尔滨有中共党员73人。
11月1日 哈特别市自治会召开成立大会,选举张廷阁为会长,副会长马延禧;组成参事会,参事吴子青等6人,侯补参事许永铭等6人;设立特别市市政局,储镇任局长(市长)。
11月19日 哈特别市参事会正式成立,市政局局长储镇兼参事长。
△ 哈尔滨交涉员就日本和登洋行、管理洋行、北满电气株式会社私设天线、收发电报,与日本驻哈总领事交涉,指出有碍中国主权,请予撤除。
11月20日 中东铁路苏方副理事长沙夫拉索夫辞职,苏共中央执行委员拉谢维奇任副理事长,12月8日,抵哈尔滨到任。
11月21日 东省特警处探访局以"宣传赤化"嫌疑罪名,在哈尔滨铁路机械总工厂逮捕99名中、俄工人。
11月23日 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制定《检查宣传赤化书籍暂行办法》。
11月 中共中央派胡步三、孙凤祥来哈尔滨,加强北满地委军事工作。
△ 哈特别市监察委员会成立,公布《特别市监察委员会暂行章程》。
△ 哈尔滨公立医院改名哈尔滨特别市第一医院。
12月6日 滨江商会改选,同记商场李明远当选为会长。
12月8日 苏联新任驻哈尔滨领事列格兰到任。
12月15日 哈特别市自治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孙文宏、邵润田等8人组成自治会议事规则起草委员会。
12月21日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召集滨江道尹、哈特别市市政局、商会、粮食与货币交易所,讨论哈大洋贬值问题,公布《整顿哈大洋办法》。
12月27日 市自治会成立评税委员会,徐亭九等7人为评税委员会委员。
12月28日 东省特别区教育管理局发布《书店、戏院、电影院、讲演所、舞场监督管理规则》。
12月30日 外国驻哈领事团干涉中国内政,就东省特别区实行《整顿哈大洋办法》向张焕相提出抗议。
△ 哈尔滨市立图书馆在炮队街(今道里区通江街)开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