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 哈尔滨轴承厂试制成功16种高精密机床用高精度轴承,其回转精度、几何精度、椭圆度等达到目前世界先进水平。
1月17日 市长吕其恩主持召开发展工业座谈会。会议要求各有关局、委和各人民公社,要把哈市的地方工业生产搞上去,并要发展街道工业。
1月 省委"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教育工作组进驻市公安局开展"三再"教育,副省长杨和亭为组长。
2月8日 14时15分,哈尔滨新风加工厂(今东北轻合金加工厂)404车间氮氧站发生火灾。刘美泉、赵长久等10名工人冲进储氧室关闭重要阀门,防止火势扩大,刘美泉被烧成重伤。13日,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等领导到医院探望刘美泉等人。刘美泉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14日下午逝世。20日,省、市各界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追悼大会,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致悼词。23日,市委、市人委决定追认刘美泉为市特等劳动模范。
△ 市委召开第一次街道工作会议。道外区靖宇分社等19个单位介绍加强街道党的建设、组织街道生产生活服务事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2月21日 波兰国家冰球队一行23人,在团长赫若斯托夫斯基·维克托尔和领队恰赫拉·斯吉凡的率领下,于14--21日在哈进行访问。
2月25日 市委批准市计划委员会党组提出的《哈尔滨市1966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纲要》提出1966年计划主要指标是:全市工业总产值为28亿元,郊区粮食总产量5 610万公斤,蔬菜总产量2.5亿公斤,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6.52亿元,市属基本建设投资为4 336万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为2.87亿元,支出为4 693万元。
3月1日 市第十二届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召开。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1 165名劳动模范、285个先进集体代表和150名特邀代表出席会议。会上宣读市委、市人委《关于追授刘美泉同志为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的决定》。
3月2日 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以"一反三查六节"为中心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的指示》。为加强领导,成立以市委第二任书记王观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3月5日 市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市友谊宫举行。大会奖励标兵集体和"三八"红旗集体100个,个人标兵和"三八"红旗手463人。大会选举产生市妇联第十届执委92名。十届一次执委会议选举李光为市妇联主任。
4月1日 市第十二届职工业余文艺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
4月6日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试制成功"量具之王"的零级量块。
4月8日 中共哈尔滨市委决定撤销市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市妇联党组,李光任书记。
4月10日 博物馆至太平桥的无轨电车正式通车,线路长4.2公里。
5月3日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率领的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富春陪同到哈市参观访问。
5月8日 由团长、柬中友协主席兰·涅特率领的柬中友协代表团,在国家对外友协副会长丁西林、周一萍和中柬友协代秘书长王布云陪同下到哈市参观访问。
5月13日 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哈尔滨话剧院社教运动问题,同时揭发市委书记处书记郑依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牛乃文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局长章子冈的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
5月1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从此,历经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22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就贯彻"五·一六通知"进行讨论研究。
5月21日 市人委发出《关于接管省下放给哈尔滨市第二批工业企业的通知》,决定将省下放哈市的5个工厂按行业归口的原则接管。哈尔滨毛织厂、哈尔滨绢纺厂交由市轻化工业局接管,哈尔滨第二工具厂交由市机械工业局接管,哈尔滨制革厂、哈尔滨制鞋厂交由市手工业管理局接管。
△ 共青团哈市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市青年宫举行。大会奖励优秀团支部、先进集体、青年标兵,选举产生共青团哈尔滨市第十届委员会。李秀贞为书记。
5月24日 市委发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小组的通知》。成立市委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小组,小组由任仲夷、王观潮、吕其恩、郭卫人、石青、马开印、丁哲民组成,小组下设办公室,石青兼任办公室主任。
6月1日 《哈尔滨晚报》连续转载《人民日报》发表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等社论及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写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市委要求各单位放手发动群众,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市直机关一些单位要求揪斗"牛鬼蛇神"和"黑帮"。
△ 全市中、小学停课"闹革命"。
6月7日 市委常委集体贴出第一张表态大字报《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表示要与广大干部一起参加"文化革命"运动。
6月10日 《黑龙江日报》刊登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粉碎反党黑帮--对刘相如、李默林、王志超等人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批判》的署名文章,刊载3人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材料"并加了编者按。
6月13日 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到市委与机关干部座谈。市委机关中出现要求撤销任仲夷、吕其恩"文化革命"小组成员的大字报。
6月20日 市委常委会决定,市委机关党刊《学理论》杂志停刊。
6月22日 市委在文化公园召开进一步开展无产阶级文化革命万人大会。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第二书记李范五、省委书记李力安、常委陈剑飞,市委第二书记王观潮、书记处书记郭卫人、艾楚南、肖一舟、候补书记石青等参加大会。李力安代表省委讲话。
6月25日 市委根据省委常委会议决定,撤销江村《哈尔滨晚报》总编辑职务,任命石青兼《哈尔滨晚报》总编辑。
△ 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确定的各级党委都要建立"文化革命小组"的精神,经市委"文化革命小组"同意,市人委机关成立以艾楚南为组长的"文化革命小组",负责领导市人委机关的"文化革命"运动。
6月 市人委各委、办、局先后建立了"文化革命小组",负责领导本单位的"文化革命"运动。
7月1日 哈尔滨绢纺厂建成投产。填补了黑龙江省绢纺工业空白。
7月5日 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并经省委批准,撤销郑依平、牛乃文、章子冈党内外一切职务。
7月22日 市委"第一战斗组"在此前9天时间里,召开7次揭批郑依平的"反党罪行"大会,市直党政机关有400余名干部参加会议。
7月23日 全市各界50万人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热烈拥护刘少奇主席声明,坚决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潘复生、王一伦、杨易辰、陈雷等省党政领导人出席大会并参加游行。
7月30日 市委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原市委书记处书记林肖硖在会上自我检查"反党言行"。
7月 哈市管辖的阿城、宾县、呼兰、双城、五常、巴彦、木兰、通河8县划归松花江地区,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撤销。
8月1日 根据毛泽东关于工作组"起坏作用,阻碍运动","统统驱逐之"的指示,市委召开大会宣布撤销派往有关部门单位指导"文革"运动的工作组。
8月5日 第六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本届音乐会共演出160余场,观众达30万人次。
8月17日 市人委决定改革殡葬制度,市区实行火葬,禁止土葬、封闭土葬墓地,停止掩埋。
8月19日 市人委批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继续整顿压缩个体工商业户意见的报告》,要求对个体工商业户的人数严加控制,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无证的坚决取缔,有证的按市场需要逐步压缩;整顿下来的生活上要给予安排;仍需保留的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改造。
8月22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49个单位"红卫兵"组织联合发起,在省委门前召开"火烧省委大会"。同时,在哈工大召开"哈尔滨各界革命群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点火大会"。
8月23日 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改组《哈尔滨晚报》社编委。
8月24日 市直党群机关1 500多人在青年宫召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炮打司令部'点火大会",揭发、批判市委某些领导人"反党反社会主义罪行"。
8月25日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红卫兵组织"八八团"(即八八红旗战斗团)发起召开批斗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李范五、省委副书记王一伦大会。
8月26日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造反团到市民主党派机关宣布:各民主党派为"资产阶级司令部"、"牛鬼蛇神的保护伞",限期立即解散。各民主党派被迫停止办公。
△ 哈军工学院"八八团"冲击市民建、市工商联,两单位成员200多人被召到机关大院接受训话,两单位领导人被游行示众。
8月29日 哈工大、哈军工学院等院校的红卫兵联合发起,在红卫兵广场(即八区广场,以下同)召开号称70万人参加的"火烧省委,炮打司令部大会"。省、市委某些领导人被揪斗。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三书记马明方、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出席大会并讲话。
8月31日 市第十二中学红色造反团以隐满家庭出身、隐藏枪支等罪名,揪斗省、市优秀教师、市劳动模范标兵杨治周,并抄其家。是日夜,杨治周被十二中学红色造反团头头张运法和单太等人残酷迫害致死。
△ 位于南岗区中心,世界上仅存的两座同样的全木制东正教堂之一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在红卫兵横扫"四旧"中被拆毁。教堂内的经卷、器皿、神像等被破坏或散失殆尽。
9月4日 由哈军工"红色造反团"发起,约10万人在红卫兵广场召开"炮打司令部,进一步揭发省委的问题"大会,各方面代表发言,揭发省委罪行。
9月7日 市第一、第二工具厂上千名工人到省委门前,提出省委对运动要敢于领导,对哈军工红色造反团搞武斗要制止,对被控制起来的省委领导人要保证安全,造反团不得干涉任何单位的"文化大革命"等5条意见,要求潘复生接见。潘复生拒不接见。杨易辰、李力安等其他领导人主动出来向工人做说服劝阻工作。这件事后被称为"九七事件"。
9月11日 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35所学校的红卫兵联合发出驱逐"黑五类"(即地、富、反、坏、右)的第一号通令。
△ 红卫兵兴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塔"指挥部在尼古拉大教堂(即喇嘛台)旧址召开兴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纪念塔"施工典礼大会。12月10日,省委常委会议正式同意在喇嘛台旧址修建"纪念塔",并命名为"红塔",林彪反革命集团暴露后"红塔"被拆除。
9月12日 5万多名红卫兵和工人赤卫队员响应《人民日报》社论"工农群众和革命师生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团结起来"的号召,在人民大厦(即北方大厦,以下同)广场集会并游行。
△ 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空中航线通航。
9月13日 "哈尔滨市革命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主席著作讲用会"在红卫兵广场召开,50余万人参加并在会后游行。
9月27日 市人委根据群众意见,将本市34条路街更换新名。其中主要街道如大直街改名为东方红大街,中央大街改名为防修大街,动力之乡路改名为大庆路,东直路改名为东风路,学府路改名为抗大路,友谊路改名为反修路,南直路改名为大寨路,承德街改名为人民大街等。1980年12月,全市开展地名普查后,恢复了原路、街名。
9月28日 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贯彻"靠山、分散、隐蔽"方针,省人委决定由哈市现有企业中分迁出26个品种、21个工厂到各经济区。至1970年末,全市有219个工厂分别在尚志、巴彦、木兰、五常、通河、宾县、阿城、伊春等地区进点建设,并有76个工厂建成投产。但由于这些工厂按"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选址,缺水、缺电、运力不配套,已建成的工厂不能正常生产,大部分是半截子工程。到1972年,全市山区建设投资达3 200万元。除当地的工厂留下外,基本上全部迁回。
10月7日 根据省委指示,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学生去北京串连运输工作领导小组。石青任组长。
10月8日 哈尔滨电机厂研制成功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1月24日 市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市委第二书记王观潮代表市委在会上作"市委在文化大革命中所犯错误"的检查,马开印、郭卫人等也作了"初步检查"。会议于12月8日结束。
11月30日 由哈尔滨市的部分"红卫兵"和职工联合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团"首批宣传队奔赴农村、厂矿、林区,进行宣传活动。
12月23日 市人委红色造反团联络总部(简称红色造反团)成立。
12月26日 市人委红色造反团召开"炮轰市人委司令部造反有理誓师大会",揭发批斗吕其恩等所谓"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行"。
△ 哈市第二次革命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主席著作讲用会召开。共设7个分会场,2万多人参加。
12月30日 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市委文化大革命办公室与接待站合署办公,常委轮流参加值班,直接接待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