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至民初,哈埠火磨、油坊业销售面粉、豆饼、豆油,大都是大宗交易。销售方式主
要有与买方直接交易或通过粮食交易所的交易两种。此外,还有向面庄、油铺小宗的批发。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市销售面粉181350吨,品种为号粉,有精制和普制多种小
麦粉。宣统三年(1911年),全市面粉销量增至215806吨。油坊业销售豆油9339吨,豆饼
89760吨。1912—1918年,全市油坊业共销豆油、豆饼2811058吨。其中,豆油262138吨,豆
饼2548920吨。
1923年,哈埠23家火磨,共销售各种小麦粉315000吨,比1911年增长45.96%。由于西
欧制油业的工艺比哈埠油坊业的先进、产品质量好,大豆“3品”(大豆、豆油、豆饼)出
口量减少,受其影响哈埠有20家油坊歇业或倒闭。由于许多油坊改革设备工艺,采用了水压
机,产量增加,因此40家油坊5年销售豆油235326吨,豆饼2493650吨。年均豆油、豆饼销量
分别为47065吨和498730吨,仍高于1916—1920年以人力螺旋榨为主的50余家油坊的豆油、
豆饼的销量。
1931年,哈埠火磨业受“九·一八”事变的影响,面粉销量仅为210520吨,比1923年下
降33.17%。东北沦陷后,1932—1935年,由于日、美面粉再度进入东北市场,哈尔滨市面
粉南销受阻,销量仅为471832吨,年均117958吨,比1931年下降43.97%。1932—1937年,
伪满当局对大豆“3品”未予限制交易,哈埠16家油坊共销油、饼799856吨。其中,豆油
78248吨(年均13208吨),豆饼720608吨(年均120101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