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风物 >> 哈尔滨人物  
 
赵惜梦
     
 
    (1899-1956),原名云鹤,因以笔名“隋梦"闻名于世,故改名赵惜梦。辽宁省瓦房店人。自幼聪慧,在家乡读完小学后,独自到奉天一中求学。1921年暑期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文学专门学校。1922年底,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到1923年底,在《盛京时报》上发表新诗、小说等数十篇作品,成为东北第一代的新文学作家。1924年初,于奉天文学专门学校毕业,来哈尔滨任《哈尔滨晨光》报文艺编辑主任。除对该报副刊《光之波动》进行改良向新文学方面倾斜之外,又先后创建了《绿意》、《文学》、《文艺》等周刊。1926年12月15日,《哈尔滨晨光》报被滨江警察厅以"似有鼓吹赤化之旨趣"为由查封,被迫停刊。1927年初应《国际协报》社长张复生之请,兼任该报副刊部主笔,创建了综合性副刊《国际公园》,以发表新文学作品为主,同时刊载文学批评、哲学、文化、教育等社会科学论述。另外又以《国际协报》副刊附页的形式,相继发行4种纯新文学周刊《绿野》、《蔷薇》、《灿星》、《蓓营》。他特别注重培养文学青年人才,组建文学创作队伍,使一大批青年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他不仅是一个新文学作家、优秀的副刊编辑。还是一个爱国人士。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把《国际协报》副刊《国际公园》作为抗日救国宣传阵地。自9月20日起,每天在《国际公园》上以通栏大字标语口号,进行反日鼓动。马占山率部江桥抗战爆发后,以《国际协报》特派员的身份,携带劳军款项和慰问品亲赴前线慰问采访。事后被委任为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将军的私人秘书,负责接待国内外新闻记者和外国驻华武官。齐齐哈尔陷落后,马占山率部退往海伦,他返回哈尔滨。1932年2月5日,哈尔滨被日军占领后,离开哈尔滨去北平,任《大公报》与《华北日报》的外勤记者。1935年由张学良出资、他出头在武汉创办《大光报》发行1O万余份。1937年9月《大光报》停刊,受南京大主教于斌之请,曾参与《益世报》的复刊工作。1940年接受兰州市长蔡孟坚之请,出任兰州市政府秘书长兼任《西北日报》社长。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东北接收大员,任大连市政府秘书长、市长。大连解放前,携全家逃往上海。1949年7月逃往台湾。1950年春,在台中创办杂志《自由亚洲》,仅出版三年多便因缺乏资金而停刊。后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1956年12月14日病逝。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