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史志(期刊)  
 
     
  刊次:2011.2(总第57期)  
  类别:往事回眸  
伍连德四次扑灭哈尔滨瘟疫
何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
     
    在哈尔滨道外保障街上,屹立着一座紫红色的三层楼房,肃穆、端庄、令人敬仰。那里是中国现代医学、中国现代医学教育之父伍连德(1879-1960年)博士纪念馆。虽然,随着哈尔滨扑灭瘟疫百周年纪念日的来到,前来参观的人日渐增多。但是,至今还是有许多人并不了解那段珍贵的历史。尤其是哈尔滨人,更是应该了解这位先贤的光辉业绩。
    还是从充满阴霾的1910年冬季的哈尔滨说起吧。那时,从俄国西伯利亚传来瘟疫,非常严重,病人发烧咳嗽,不久便吐血而死,脸部呈紫色,而且染之必死。连哈尔滨自治公议会会长贝尔克(俄人)也染病死亡。仅傅家甸北新街上的棺材和未来得及入殓的尸体,不断增加。这使得滨江关道第四任道员于驷兴十分焦急,火速奏报摄政王载沣和东三省总督锡良。载沣采纳时任外省部右丞、原滨江关道第三任道员施肇基的建议,派陆军军医学堂帮办、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医官、钦差大臣,于12月24日到达哈尔滨。不顾外国同行的蔑视,法国医师梅斯耐,甚至要和他争夺防疫指挥权。他和助手林家瑞深入实践、解剖患者尸体,确诊为肺鼠疫,认定飞沫为传媒,并采取一系列有效防治措施,特别是口罩的使用,还有隔离、消毒把一些公共场所,如浴池、茶楼剧院改成隔离区,再向东清铁路局借些车厢改成隔离医院,甚至连火车都停数日。使死亡率迅速下降。然而,面对庞大的尸堆,伍连德只能想出焚尸的办法。因为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消灭病菌。但是,入土为安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习俗,伍连德自知这个奏板是不易获准的。最后还是在施肇基再三陈明利害的坚持下,载沣才于除夕之夜,下旨准奏。于是,伍连德从难挨的等待中解脱出来,于大年初一进行焚尸,燃放鞭炮,并请官员、士绅、外国领事馆人员观看,使得像死一样寂静的哈尔滨恢复了生机。至这年3月1日,哈尔滨再无一人死于鼠疫,这说明伍连德的科学防治方法行之有效。
    是中国人自己消灭了鼠疫,于是,请政府积极筹备万国鼠疫研究会,调拨十万两专款,另一说为伍百万元。这是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科技大会,也是中国进入科学现代化的第一步,是一次使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大会,1911年4月3日,在奉天(今沈阳)小河沿惠公司展览厅举行,共有十二个国家参加,日本、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墨西哥、中国。伍连德选为大会主席、他用四种语言主持会议。4月29日,大会闭幕,各国的科学家对中国的鼠疫防治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但是鼠疫并非至此被彻底消灭,伍连德博士预言,还会卷土重来。在1918年,山西又爆发鼠疫,此时已是民国时期,伍连德又被派前往灭疫,但他只能提出指导意见,加之社会多方插手进行工作并不顺利。
    1919年,哈尔滨又爆发了一次霍乱, 又称虎力拉,是一种消化系统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腹泻,不是患病必死。时任滨江道尹的张寿增患病,住进伍连德的鼠疫医院获救。张道尹建议成立防治霍乱委员会,统筹领导哈尔滨霍乱防疫工作,由伍连德出任主任。谁也没料到1912年成立的东北防疫事务总处第一次考验的不是鼠疫,而是霍乱。此刻的伍连德已经不是钦差大臣了,也没有支持他的总督、巡抚,他不过只是海关下属的防疫处长,也不可能像上次那样指挥千军万马!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精心建立的防疫事务总处和他本人的威望。伍连德动员全市的公务人员协助防疫部门进行宣传,要求大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让防疫人员的工作重点放在医治病人身上。霍乱流行结束,日本大连医院死亡率为65%,苏联在哈的两家医院死亡率分别为33%、58%,而伍连德领导的鼠疫医院为14%,新建的霍乱医院为18%,由此可见,伍连德的医疗技术的精湛。
    和十年前一样,鼠疫最初出现在苏联境内,然后传入中国。1920年11月,伍连德从海拉尔返回国内。1921年1月22日,哈尔滨出现鼠疫。十年来,伍连德始终没有放松致力于北满防疫系统的建设,为的就是抢在鼠疫卷土重来之前。无论中国政局如何变化,他始终坚守北满阵地,迎接这一天。除了采取隔离有效措施之外,经费是伍连德最头痛的问题,北洋政府、张作霖都已经指望不上了,幸亏他从广东海关和日本领事馆得到款项。伍连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第二次扑灭鼠疫。原立于哈军工院内的百斯笃碑(现已移至伍连德纪念馆院内),能够佑证这段历史。
    1926年,霍乱在亚洲大肆流行。然而,在东北却是另一番景象。汲取了上海霍乱经验教训,伍连德加强了各地和国际合作,由东北防疫事务总处统一领导东北霍乱的防治。
    由于落实各项措施及时,这次霍乱东北仅死亡1 500人,而哈尔滨死亡280人,而1919年却高达4 500人。东北防疫事务总处再次受到考验,站在了世界高峰。1932年,伍连德又扑灭上海霍乱。1937年,伍连德携家眷返回故乡马来西亚,在怡保市开设诊所,继续为百姓救死扶伤。1947年,最后一次来大陆后。又返回马来西亚。1960年1月21日,病故,葬于槟城。
    伍连德不仅数次扑灭瘟疫,而且还创建了许多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如东北防疫事务总处及附属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中央医院、东北陆军医院、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他拒绝了清政府卫生司司长,北洋政府卫生总署署长、蒋介石的军医司司长等高级职位,原因就在于他妻子黄淑琼深明大义,劝他不要卷入政治漩涡,才能长驻哈尔滨专心致志研究医学。他之所以就职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就是出于他的爱国之心,因为此前海港检疫权在外国人手里。伍连德先后还多次出席国际医学会议,荣获过国内外20多次博士、院士称号。而且,伍连德博士还是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位提名人。由于在中国现代医学、医学教育上的卓越功勋,他在人们心中竖起了永恒的丰碑。
    今天,我们在这里回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就是为了弘扬他对科学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这种崇高的伟大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哲著:《国士无双伍连德》(福建教育出版社)
    2.哈尔滨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爱国侨胞防疫泰斗伍连德》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