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志鉴书库 >> 县志  
 
 
《宾县志》
 
 
第三十二篇 人物
 
 
第二章 名录
 
 
第四节 名人录
 
     
    宾县(宾州)自建治至1985年末,计有名人75人。其中,清末16人,中华民国时期30人,东北沦陷时期14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15人。其中,政界24人,军界6人,警界5人,政法界2人,学界20人,工业3人,农业4人,商业4人,医界6人,其他1人。
    一    政界
    1  清时期
    于冠卿  字雨斋,男,宾县宾州镇生人。清时期,任奉天候补道,病逝。
    王左泉 宇逢源,男,宾县满井乡生人。清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放河南知府,后归养。
    2  中华民国时期
    董其政 字宣猷,男,宾县居仁乡稗子沟生人。1921年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得法律学士和硕士学位,在墨索里大学得文学学士。1928年回国,在吉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东北沦陷时期任吉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吉林大学校长。1946年11月,当选为国大代表,是松江省6名代表召集人之一,赴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会议期间,受到蒋介石、于佑任私人款待,后留在南京政府,任立法委员。1948年随民国政府去台湾,已病故。
    娄学熙  字穆清,男,民国初年,历任辽宁省通辽县知事、抚顺县长。1930年任北平社会局长。1932年任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央大学校长,病逝。
    王海峰 字冠鳌,男,宾县宾州镇东门里生人。民国初年任通河县知事,后任汤源县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入关。1933年,任河北省清丰县长。1934年任藁城县长,同年卸职。曾在北平作房地产经济人,1949年去福建省,后不详。
    刘春蕙 字芗楼,男,宾县宾州镇生人。光绪三十三年署吉林府学教授,2年后推升为知县。民国初年任宾县奉祀官,民国13年任宾县县志局长兼县志筹编,病逝。
    马成汉 字锡候,男,宾县新立乡大崴子村生人。民国年间任宾县农会副会长,两次当选为吉林省议员,病逝。
    徐文坡 字锦亭,男,宾县高丽帽子生人。民国年间历任宾县粮捐经理、财务处主任、游民习艺所长、义仓委员长。宾县财务处发行期条(地方钱)三次,票面监理盖有徐文坡印章,病逝。
    曲恭厚 字子丰,男,宾县满家店生人。民国年间任宾县农会会长,病逝。
    3  东北沦陷时期
    信致文 字崇周,男,1907年生于宾县新立乡合兴村信家屯。1923年,在吉林市学医时加入国民党,后又在吉林高等警官训练所受训。东北沦陷时期,历任伪宾县警察游击大队副,宾县替务局股长,宾州、二道河子、宾公警察署署长。1944年春,日本侵略者发动“三·一二”事件,逮捕吉林国民党员200余人,信致文受牵连,在吉林省蛟河县被捕,被长春特别法厅判处死刑。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信致文获得新生。同年末,国民党中央任命信致文为"吉林先遣军"副总司令。信致文在哈尔滨、宾县组织建军。1946年8月,被选举为松江省"国大"代表,又被命为阿城县长,赴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大会期间,蒋介石、于佑任私人宴请松江省6位代表,信致文随同参加。1948年去台湾,任"国大"代表、东三省同乡会召集人,宪政督导委员会委员、反攻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
    曹  海 字向阳,男,宾县宾州镇北门外人。民国年间,在宾州镇开没福义魁杂货铺,后任宾县商会副会长。东北沦陷时,迁居哈尔滨市,农村有土地300余垧出租。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组建国民党松江党部,搞地下建军,失败后其人下落不明。
    李芳亭 字锡蓝,男,宾县鸟河乡松江村人。东北沦陷时期,任伪宾县公安局保安股长、宾公警察署长、糖坊财务分局主任、宾州街长等职。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组建宾县治安维持会,任副会长。后任宾县公安局长,与国民党宾县党部、建军土匪打宾州城有联系,被逮捕,1946年初病死在狱中。
    王  岱 字岳宗,宾县摆渡乡丽泉村人。民国年间,历任县劝学所长、教育会副会长、游民习艺所长、电话局长;东北沦陷时期任宾州街长、三江省孤儿院长。1946年,被宾县人民处死。
    肖凤年 男,宾县人,民国年间留学日本,于经纬大学毕业。回国后任宾县中学教员,东北沦陷时,任宾县全孝村长。
    郑蕙馨  曾用名郑德吾,字香谷,男,1888年11月生,祖冒宾县宾州镇文化街。郑蕙馨1913年毕业于北京农政大学,历任宾县教员、巴彦县农林实验场技师、宾县劝学所长、财务处长。东北沦陷初期,任财务局长。1937年,参加滨江省访日商工视察团访日。回县后,发表访日感想,并作访日归来七绝一首,登于《宾县公报》。1942年,任宾州协合会副会长,1945年9月初,受吉林省国民党部石坚委任,参加国民党,成立宾县国民党部,任书记长。1945年11月下旬遣逃,1951年8月在镇反中,在宾县被镇压。
    石云鹏 男,宾县宁远人,1931年初,任宾县中学教务主任。任职期间效忠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视反日进步势力如仇敌。1943年任宾县实业学校校长。1945年"八·一五"解放后,组织宾县国民党党务专员办事处,任书记长,同年11月末国民党专员办事处被查抄,后又去哈尔滨、长春组织宾县国民党部与参加建军。1948年长春解放后逃入北京。1949年随同乡去台湾谋生,后给安排工作,当选为松江省国大代表。1982年在台湾因.车祸而死。
    金  策 朝鲜族,男,祖籍朝鲜,因反抗日本对朝鲜的统治来中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任中共宾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书记,在宾县发展党组织,组织抗日会与武装。1933年3月,调离宾县去中共珠河县委,后又在东北抗日联军中任职。194 5年"八·一五"光复前回朝鲜。
    宋  芳 别名宋春,男,1898年12月10日出生于宾县南香炉砬子屯,后迁居珠河县秋皮囤屯居住。1934年春,与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赵尚志相识,委任为珠河抗日游击队地方经济联络员。宋芳任抗联地方经济联络员时,为抗日部队多方筹集弹药,医药和生活用品。1935年秋,被告发,遭逮捕,经斗争获释放。为了工作和秘密参加抗日斗争需要,宋芳搬家到隋家店,后改名宋春。1946年4月,经原抗联领导人,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介绍,任宾县全孝区政府第一任区长(也是全东北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区长),1947年病故。
    邱祥周  字凤来,男,1887年出生于榆树县,幼年丧父,1906年流落到宾县三岔河焦家屯定居。以种地务农为生。"九·一八"事变后,三岔河成立地方大排队100人,设4个分队。邱任第三分队长。1934年春,珠河反日游击队开进三岔河,邱主动率大排队3个分队计80余人,加入抗联队伍。邱祥周被游击队长赵尚志委任为地方联络员,负责收缴地方"红地盘"经费,筹集军需、被服、弹药、医药等。
    1936年8月,虎头山战斗中抗联战士宋喜才负伤,在邱祥周家疗养,为安全起见,又把宋送往安全处。后来有人告发邱私通抗联部队,被日本宪兵队逮捕,经严刑拷打未供出实情。后经伪保长宋喜山等人具结出证,于1938年4月获释。邱为解除日伪特务怀疑和监视,搬家到猴石村,加入双龙山慈善会,当副会长。1938一一1940年夏天种地,冬天在宾安镇开粥锅。1940年被特务机关定为"要视察人"。1941一一1945年在宾县孤儿院当副院长。1970年病故于哈尔滨市,终年84岁。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李光复  原名李梦久,曾用名李贵玲,男,1909年出生于宾县二道河子区。先后入吉林省第二师范美专、上海美专、上海艺术大学学习。1931年任宾县中学美术教员。1933年3月,在宾县中学参加共产党。同年6月任宾县中学党支部宣传委员,1937年5月13日,宾县党特支被破坏后,李于同年7月以"治病"为名辞职,去哈尔滨道里三美照相馆工作,在哈尔滨市和组织接上关系。1939年8月,以政治嫌疑犯被捕入狱,任狱中党支部组织委员。1945年"八一一五"伪政权解体,李梦久出狱,改名为李光复。李出狱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委员,顾乡区党委书记,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顾问等职。
    赵三声  原名赵俊臣,曾用名赵春成、田尚福,男,1918年生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童年迁入宾县。1933年春,在宾县中学加入共青团,同年8月转为共产党员。任团宾县特支组织委员、代理书记、书记。1935年经组织安排潜入宾县宾州街北门警察所当警察,担负搜集敌伪政治、军事情报的特殊任务,1937年5月,共产党宾县组织被破坏,牵连赵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于同年7月下旬,被判处犹豫执行徒刑5年,取保监外执行,被定为"要视察人"。1944年4月,被宾县特务搜查班逮捕入狱。经本人坚持斗争,与贿赂特务头子刘树恒,于1945年2月被释出狱。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组织中共宾县临时支部工作委员会,任书记。同年11月,任中共宾县工委委员,1946年1月任中共宾县委委员,宾东办事处主任,兼任宾公、摆渡区委书记。1948年后,历任省政府科长、宁安县长、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省广播事业局副局长、省电台副台长、佳木斯医学院副院长、省气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等职。
    李延新 原名李景岫,曾用名李福,男,1913年出生于宾县新甸镇李万斛屯。1929年入宾县中学学习,在共产党员吕大千领导下,与同学们共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6年秋,主动联系抗联三军二团去家乡开辟"红地盘",并发生"虎头山大战",歼灭日军43人。1937年5月党组织负责人吕大千被逮捕,1944年春,共产党员赵三声被捕,他却冒着危险去各家慰问。1945年"八·一五"伪政权解体后,中共宾县临时支部吸收李延新参加外围组织,负责组织工作。1945年末,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政府财粮科长、政务秘书、副县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等职。1957年秋,调黑龙江中医学院任党委副书记。
    李在解放后任职期间,视烈士子弟如亲人,极力照顾。主动安排其学习、工作和生活,深受称赞。
    韩谋智 男,1912年出生于宾州镇,于1931年在哈尔滨一中念书时,因闹学潮,被开除学籍返回宾县。同年末,经吕大千介绍在宾县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受组织派遣到宾县警察二中队当书记巡官(文书),负责收集情报和为抗日部队购买枪支弹药等。1935年春,经组织决定,个人集资,在宾县城里开设新宾书局,为党的联络站。1937年5月13日,党组织被破坏,韩谋智受牵连被捕入狱,经斗争于同年7月被判处犹豫执行徒刑5年,取保释放,定为"要视察人"。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被组织派遣参加国民党宾县党部工作。1946年春,派到全孝(平坊)区工作。1947年7月,又以国民党员被捕入狱,40天后,解除关押,1948年到全孝供销社当会计,1979年离休。
   1952年共产党员登记时,韩谋智未登记,没能恢复组织关系与工龄。经多次上访,定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工作。
    白明洁 男,蒙古族,1918年出生于宾县宾州镇西门外。1932年在宾县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1937年5月13日宾县党组织被破坏后,同共产党员黄静亚、臧稔与抗联联络员宋芳,保持联系。1945年"八·一五"后,参加中共宾县临时支部,任士兵委员。同时打入国民党宾县永利区党部,任组织委员、兼区自卫队指导员,后改为宾县第四保安队。1946年,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白明洁随军到部队工作,后转业到内蒙古自治区,任农牧总局科委副主任,已离休。
    二  军界
    1  清时期
    柳占河 字维卿,男,宾县鸟河乡彭家岗人。清·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中武举,未出任,病故。
    赵振纲 男,宾县宾州镇人,清·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中武举。后在奉天讲武堂毕业,任马队及炮队管带。民国2年,任步兵45旅第90团团长,民国4年,任江防司令,民国1O年,任骑兵11旅民兼热河省赤峰镇守使,民国15年,任威镇军第二军副军长,病逝。
    杨玉山 男,清时晋升为四品花翎武功将军,后因剿匪有功,因是汉人,不能晋封为王,迁来宾县,定居杨家烧锅屯。朝廷赏地万余垧。宾县历史上有"南杨北瞎,当街张发"之说,杨玉山当时是宾县大财主之一。暮年,于玲珑山建庆云观出家,道号云亭子,故于观中。
    2  中华民国时期
    肖兆麟 字仁国,男,宾县宾州镇生人。民国1O年,任奉军司令部上校参谋处长,民国15年,任奉军三方面军骑兵团长,民国17年,任总司令公署上校参议,故于任上。
    朱学礼  男,宾县宾安镇人。民国13年,任奉天威镇军第二军第五队少校军械处长,民国15年,任第二军部上校副官长,民国18年,任陆军讲武堂第二总队第四大队上校大队长。"九·一八"事变后,曾任67军驻武汉办事处长。后任"剿总"少将交通处长。1937年,在西安事变中被枪杀。
    丛  森 男,宾县宾州镇南门外生人。民国初年,任东北军第十军上校军械处长、独立炮兵团长、炮七旅参谋长。东北光复后,任东北"剿总"少将高参,全国解放后,定为战犯,1958年病故。
    三 警  界
    1  清时期
    张翰卿 字干臣,男,宾县宾州镇北街人。清时,历任宾州直隶厅巡警教练所长、宾州府警察事务所警务长、所长,穆棱县警察所长,吉林清乡局调查员,宾县保安队总队长、警团教练所长、密山县警察所长,病故。
    刘洪祺 字介眉,男,宾县宾州镇南街生人。清末,历任依兰府警务长兼警察教练所长、宾州府警务佐沿员  民国年间,任汪清县财务科长、警察所长、哈特警局所长、宝清县警察所长、宾县保卫团总队长、直隶游击司令部独立骑兵第一团长、北京官硝总局高等顾问、吉长路警总巡官,病逝。
    2  中华民国时期
    王振林 字恒仁,绰号大花马,男,宾县宾州镇南门外生人。历任宾县警察所长、武装大队长、保卫总队长、警察保安游击大队长,"九·一八"事变后被大刀会杀死。
    邢  俊 字德懋,男,宾县宾州镇南门外人。民国年间,历任宾州捕盗营哨长、山西警备军骑兵营长、宾县保卫队教练兼防务处提调、宾县保卫总队长,病死。
    3  东北沦陷时期
    刘树恒  男,宾县满井人。1932年毕业于东省特区高等警官学校,历任宾县警察游击队团副、县警务科股长、特搜班外勤主任。1945年冬组织国民党建军任团长。1948年参加国民党新7军二等兵,投诚后匿名隐居平谷县,1959年被捕入狱,1970年被镇压。1984年按投诚人员平反。
    四  政法界
    1  中华民国时期
    娄学谦 字静庵,宾县人。民国初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科,考取民国第二届司法官,历任吉林长春地方审判厅推事、吉林高等审判厅学习推事,山西太原地方检察厅候补检察官、山西河东第一高等检察厅检察官。民国16年国务院照准简任文职,伪高等法院院长。解放后,定为战犯受改造,其后不详。
    邵清淮 男,宾县宾州镇北门外生人。民国年间,历任滨江检察厅科长、哈尔滨检 察总局巡官、东省特区第三署(安达)总署长、开滦矿警大队长、特区哈尔滨南岗警察署长、满洲里警察署长。"九·一八"事变后入关,任天津特区秘书,河北省定县公安局长。抗战时,先后任武威、天水县长。"八.一五"光复后回东北,沈阳解放时被俘,病死。
    五  学界
    1  清时期
    朱衣点  字正园,宾县鸟河乡房身岗生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取贡生(岁贡),后在义学穷理斋任教习。民国初年,任宾县中学语文教员,后到桦川县教育局任文牍员。从民国15年开始,编修桦川、农安、宾县、镇江4部县志传世,病逝。
    陆光斗 宾县宾州镇南门外人。清·宣统元年(1909),慈禧太后庆七十"恩额"录"恩贡",后在义守居教斋任教习,宣统二年任教育会长。民国初年任宾县中学教员,后看管文庙,病逝。 
    姜树春 字草涓,男,宾县民和乡三道沟子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考取优贡,为全省冠。民国元年道考役士,八县会考第一名。民国2年,任中学、师范校长,后省议会聘请为秘书,兼省立第一师范国文教习。著有《绿离集》传世,在职病逝。
    车益庵  字子谦,男,宾县新立乡合兴村生人。清时期,车益庵以教育人材为已任,教私塾多年,并和王发俊、陈师古创办公立学堂,成绩显著,受府宪金永、朱材济、谢汝钦等嘉奖。著有《廊如斋诗集》传世,病逝。
    陈师古 字绍中,男,宾县宾州镇人。清末考取增生,民国初年,任中学教员,民国14年,任桦川县教育局教育委员。民国16年,任宾县电话局主任。自家建温室,养花种菜,自办落子园,活跃市民文化生活,病逝。 
    信子谦  字益三,男,1882年生于宾县新立乡合兴村。青少年时边务农边读书,自学成材。22岁时,考入吉林省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后,历任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师范校学监、吉林省立图书馆长、延吉师范校长。延吉、浑春、和龙、汪清4县督学。东北光复后,任家庭教师。1950年任政协吉林市委委员,1968年8月病逝,终年87岁。
    2  中华民国时期
    李 舒 字芸培,男,宾县宾州镇南门外生人。民国年间,李舒历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职。国共合作时期参加国民党。1945年8月15日后,组建国民党宾县党部。1946年1月,任宾县教育科长,不久辞职,后到北京人民出版社作英文翻译。"文化大命革"初期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遣回宾县,1971年病逝。1979年平反。
    吕树声 字松涛,男,宾县常安乡老营口村人。民国年间吕树声任小学教员、校长等职。民国13年任宾县劝学所长、教育局长、县督学。民国19年任宾县自治指导员。东北沦陷时,反抗日本侵略,弃职务农。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组织国民党宾县常安区党部,病逝。
    刘广仁 男,宾县永和乡至圣庙屯人。民国初年,建至圣庙1座,供俸孔子像。民国8年召集热心教育事业者12家,共筹款25万吊,办义学1处,就读子弟免收学费,群众送号“刘善人”,病逝。
    王甲弟  字捷南,男,宾县三宝乡三岔河人。民国初年任宾县中学、师范教员、省立第一中学学监、省立第四师范校长、吉林省视学、吉林省教育厅第三科长、吉林省教育会副会长,病逝。
    王希尧 字庚唐,男,宾县宾州镇生人。民国年间,历任宾县中学、师范校教员。民国9年任敦化县劝学所长、县视学等职,病逝。
    王希禹  男,宾县宾州镇人。民国初年历任吉林省视学、省立第一师范校长、哈特区第一中学校长,病逝。
    邓居翰 字西圃,男,宾县宾州镇人。民国年间,历任宾县劝学所长、宾县中学学监、教员,病逝。
    马鸣周  字疏邠,男,宾县常安乡土顶村人。民国年间,历任宾县劝学所长、宾县教育会副会长,病逝。
    魏世恩 字锡三,男,宾县摆渡乡人。历任宾县劝学员、劝学长、教育会长、通俗教育馆长,病逝。
    3  东北沦陷时期
    李树堂 字荫南,男,宾县宾州镇人。民国年间,历任宾县劝学所长、教育局长等职。东北沦陷初期任宾县教商局长,因仇视日本侵略者入侵,在酒席间佯醉大骂,而被革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次当选为宾县人民代表,病逝。    
    孙斗南 男,宾县人。东北沦陷时任安东市教育厅长,病逝。
    张清沔 男,1912年出生于新甸镇。东北沦陷时留学日本,在东京畜产专科毕业,回国后,任宾县国民高等学校教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农业部工作,后调哈尔滨市,评定为高级畜牧师,1989年病故。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杨锦超 男,1943年出生于宾县宾州镇。于宾县二中初中毕业后,多次参加哈尔滨市与省冰上运动会,1964年代表阳家青年速滑队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国际比赛,以8分26秒荣获5 000米冠军,获得速滑健将称号。1966年,转业到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作体育工作,1978年病故,时年35岁。 
    陈华雄 男,1926年出生,大学文化,1954年10月到宾县一中、新甸中学任数学教员,在实践中总结出"因材施教经验",在松花江地区推广。根据其德才兼备情况,1983年被任命为宾县一中副校长,政协宾县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当选为全国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温暖着他的心,誓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在教学中利用微型计算机教学成功,并在社会上得到应用。在智力开发、教学和应用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1985年7月,他指导的高中、初中、小学选手参加全国青少年微机程序设计比赛,是全省唯一的县级参赛单位。1985年11月,省计算机应用成果展览会上,宾县一中的应用表演,受到领导和同行高度赞扬。并被选定出席全国计算机应用工作会议介绍经验。
    六  工业
    1  清时期
    马桂林字锦堂,男,宾县宾州城人。宣统年间,为吉林省山桑局名誉委员,宾县蚕桑公司总董。他极力提倡繁殖桑林,利用柞、柳树养蚕,聘请纺匠、织工,购置纺机、织机织绸,清廷嘉奖五品花翎。民国4年,呈准开发虎头山煤矿,因煤层浅,民国8年停采,民国10年他同王卓堂创办慈善会,设粥锅,办慈善小学,救济贫民。并各地奔走化缘募捐,筹建双龙山慈善会,东北沦陷初期建成,后去向不明。
    2  中华民国时期
    杜景芬 字纯岩,男,宾县宾安镇人。1921年留学美国,学有包金属,获理学学士学位。归国后在穆棱矿任矿长、工程师20年。1947年,在长春东北生产管理局第一铁矿任厂长,以贪污罪被逮捕,1年后释放。1951年迁回宾县定居,1967年病故,时年78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赵 瑰 男,1937年生于宾县宾州镇。1956年于宾县一巾高中毕业,考取大连工学院动力系工业电器化专业。1957年错划定为右派分子,没正式分配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在宾州镇办农中教书。为躲避批斗藏在天花板上,利用手电光亮阅读有关电器化专业资料。1969年到宾州镇中心街"五·七”开关厂当技术员。在工作中大胆试验,独立进行设计,产品达到国家标准,1971年,完成产值15万元,揭开工厂发展新的一页。1978年,对赵瑰错划右派分子进行改正,恢复公职。之后,他拒绝一些国家机关、工厂的邀请,决心立足小厂,发挥一技之长,向新的高峰攀登。1978年6月,赵瑰被选为宾州开关厂厂长,评为工程师。这时,他不断引进新产品,设计为大厂搞配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宾州开关厂声誉大震,每年产值以20%的速度递增。目前,开关厂在银行存款200万元,1983年,赵瑰被选为政协宾县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七  商业
    张九奎 字文垣,男,河北省昌黎县人。清末与民国初年,张九奎在宾县宾州镇开设食品果蜡商店福盛东,当掌柜。其生产的糕点誉满宾县、哈尔滨及附近各县。张九奎于民国4年被推选为宾县商会会长,1933年,孙朝阳率队进宾县城,将其掳走,服毒而死。
    顾德忠 字老俊,男,宾县宾州城人。民国初年,于宾县城内开设俊升恒,当掌柜,经营粮米杂货,是宾县大粮商之一。在农村占有耕地千垧出租。1934年被推选为宾县商会会长,病逝。
    陈伯恒 男,宾县宾州镇人。民国初年开设靰鞡铺,东北沦陷时被推选为宾县商会副会长,病逝。
    陈  太 男,宾县宾州镇西门外人。民国年间开设福太昌烧锅(兼油坊、粮米、杂货),当掌柜。1934年春,珠河反目游击队攻打宾县城时,他献胶鞋100双,后被日伪统治者知晓,将其逮捕,杀害于全孝村(今平坊乡)。
    八  农业
    1  清时期
    侯至恩男,家居宾县宾州镇。清·咸丰年间,于宾县南部占耕地千余垧,全部出租,为宾县大粮户之一。其后人侯纯阁在宾县城内开栈房。土改运动中土地被平分,病死。
    杨 秀 男,宾县民和乡人。清末,有耕地千余垧,其中,自种200垧,余地出租,至东北沦陷初期,家中近100人,是宾县东部大地主。土改运动中土地被平分。
    2  中华民国时期
    马可观  男,原籍吉林市乌拉街人,清末迁居宾县二龙山。家置粮田千余垧,人口近百人,是宾县大粮户、大家族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分家各立门户,其后人马成汉、马成骏,均在县任过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王洪先  男,1924年出生于胜利镇先锋村,高小文化,195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先锋村长、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先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即抓农副业生产,又抓工业生产,获得较好成果。在粮食生产上产量翻番,在副业上先后建起苗圃15亩,畜牧场1处,果园场1处,养鱼池5个,3年造林30万株。1973一一1975年,总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15%。在工业上,先后建立了水泥、白灰、机修、翻沙、木工、红砖、被服、制油、制米厂。年产值达50万元。能中修拖拉机,自制"小六机",田间作业达到机械化。王洪先成为农村的创业者,带路人,曾当选为中共宾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省农业劳动模范。
    九  医界
    1  中华民国时期
    王景山  男,宾县宾州镇人。民国年间以行医为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去哈尔滨道外世一堂药齿行医,他自制丸散药,价格昂贵,送号"王大棒子",但医术高,剂量大,治愈率达86%,病逝。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毛甲峰 男,1894年11月12日生于宾县东毛家屯。青年时跟父学中医,东北沦陷初期,迁居宾州城开毛家药铺,行医卖药。1951年加入县联合中医诊所,1956年诊所改为县中医院,任副院长。毛甲峰医德高尚,医术高超,临床经验丰富,活用方剂,特别。对妇科病,瘫痪病有独到之处,治愈率高达80-90%。毛甲峰威望高,城乡人都晓得"毛九先生",曾被选为县政协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县一至六届县人代会代表。1968年冤狱两个月,已平反。1969年6月11日病逝,终年75岁。
    耿相周  男,清·光绪十一年十月九日生于宾州镇。青年时攻读学业,19岁时拜曹全安医师学医,26岁考有证件,从此开始行医。他医德高尚,医术超群,40余年以行医报效于民,深受崇敬,远近知名,流传乡间,1961年3月5日病故。
    姚凯  男,1921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宾县新立乡和顺村姚家屯。小学在宾县模范小学校就读,1945年毕业于哈尔滨军医学校。1946年1O月至1948年2月,在宾县人民医院做医疗工作。1948年2月以后,一直在黑龙江省医院工作,历任妇产科副主任、主任等职,兼任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妇产科专业组副组长、省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省女性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组成员、省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从事妇产科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是省医院妇产科创始人,为该科的建设和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医术造诣较深,既有渊深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凭借高超的医疗技术,使许多疑难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治疗更有其独到之处,成功地挽救了十几名垂危病人。他善于吸取国内外先进知识并勇于创新,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妇产科一些重大疑难手术。早在50年代即开展了子宫颈癌广泛性根治术、国内首创中期妊娠阴道式剖宫取胎合并输卵管结扎术,改进了断头术的国内外传统作法,参加了1985年的技术革命技术革新经验交流会并获中央卫生部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奖。其对子宫脱垂术式的改进,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远期治愈率,对防治妇女多发病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外,多年一直对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他的《腹膜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术的探讨》一文在第三届中华妇产科学术会上交流,提出了经膀胱顶部法优于侧边法的新经验,从而改变了国内外侧边法优于顶部法的旧观念。多年来共撰写论文20余篇,荣获妇产科专家称号。
    李相宾 男,宾县宾州镇人,196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回宾县从事医疗工作。1980年晋升为中医内科主治医师,1985年被聘为县中医院副院长。李相宾医德高尚,医术超群,受到患者信赖。在李相宾组织下,县中医院医德、医风、医疗技术、经营管理工作都有较大变化,为中医院赢得荣誉。在医疗、医药工作上,他创造性地进行研究获得好成果。其中,1980年撰写的《中药治疗面瘫》14例报告被评为松花江地区优秀论文。1981年撰写的《肝郁治疗土法》,获松花江地区中医学会2等奖,1984年撰写的《胆星颅痛宁冲剂》198例报告,在《黑龙江中医学院》杂志1984年第1期上发表。1984年,撰写《苏梗合剂治疗气郁症》211例分析,在《黑龙江中医药》杂志1984年第5期发表。同年,在国家级刊物《中医文摘》中摘要发表《苏梗合剂治疗气郁症》211例分析。1984年被评为县优秀知识分子,受到奖励。
    陈洪达 男,1939年出生于宾县宾州镇。1963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宾县人民医院就医,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社教"和"六·二六"战士。任宾县人民医院内科医师、一副主任、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在就医任职期间,医德医风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工作成就显著,受到群众的信赖,曾荣获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医院优秀院长称号,并录入《中国高级医师咨询辞典》一书。
    十  其他
    王守金 男,1928年出生于满井乡利达村曹海屯一个贫农家庭,幼年丧母,少年时给地主家放马谍生。1946年3月参军,任营通讯班长。在解放德惠、四平、锦州3次战斗中,立3次大功。在解放锦州时负伤失去右腿。1949年6月复员回乡,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在糖满区利达村当武装委员。1950年4月被评为民兵模范干部,出席东北民兵模范奖励会议。1951年6月应内务部长谢觉哉邀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去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1一一1955年,又多次被评为省、县业余教育模范,人称"神瘸子"。1956年11月,被评为复员残废军人模范,出席全国烈军属荣复转业军人模范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介绍模范事迹,受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
 
     
  附件: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本栏目为资料性栏目,录入时尊重原文,尽可能保持资料的原始性。因出版时间已久,很多记述都是遵循当时提法,内容如有不准,系原始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本网站录入错误,敬请谅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