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志 政权》 |
|
|
第二篇 地方行政机关 |
|
|
第二章 民国初期哈尔滨地区建置(1912-1933年) |
|
|
第五节 哈尔滨市自治临时委员会(1926年4月-1926年8月) |
|
|
一、隶属、辖境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原俄国的残余势力,仍掌握着中东铁路沿线的一切权力。中
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附属地的权利,首先从驻军开始。1917年12月26日,中国军队解除了部
分原俄国驻军的武装,在哈尔滨设立铁路警备司令部。1918年2月,又在哈尔滨设立临时警
察局,在哈尔滨自治公议会辖境内派驻中国警察岗哨。1919年7月1日,中国政府决定撤销铁
路警备司令部,设立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部,下设哈满、哈绥、哈长三线司令部,分驻满
洲里、一面坡、哈尔滨,接管中东铁路北部全线护路权。1920年10月31日,中国政府颁布了
《东省特别区法院编制条例》,在哈尔滨设立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成为中俄两国人的
一切民刑案件之终审机关,统照中国法律办理。同时,中国政府宣布改中东铁路附属地为东
省特别区。1921年2月5日,设立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中东铁路沿线各地市政均由市政管
理局接管。1921年3月1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正式成立。行政长官兼任中东铁路护路
军总司令,掌管中东铁路附属地及沿线的军政事宜。但此后一段时间,哈尔滨自治公议会及
其董事会,仍由俄国人控制。
1926年3月23日,自治公议会召开例会时,中国议员要求改用汉语代替俄语议事,遭到
俄国人议员否决。中国议员愤而联名上书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请求中国政府改组自治
公议会。遂即引起全市各界人民的强烈响应。
1926年3月30日,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发布第1092号公告,宣布解散被俄国人把持的
哈尔滨自治公议会及其董事会。4月1日,成立哈尔滨市自治临时委员会,隶属东省特别区。
其辖境为原哈尔滨自治公议会所辖范围。
二、机构、职掌
哈尔滨市自治临时委员会由委员长1人、委员4人组成,均由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委
派。下设秘书处、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庶务科、卫生科、兽医科、监察委员会、估捐
委员会。
自治临时委员会是集议事与行政权力于一体的过渡性质的机构,负责接收、掌管原哈尔
滨自治公议会及其董事会的全部文件、档案、财产及行政事务、市政管理、市属资产与事业。
监察委员会由委员5人组成,负责监察市自治临时委员会接收自治公议会及董事会的工作。
估捐委员会由委员7人组成,负责评定各种捐税项目及数额。
三、官 员
哈尔滨临时自治委员会委员长:傅润成。委员:徐善梅、刘敏先、穆文焕、黄鸿墀。 |
|
|
|
|
|
附件: |
|
|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com.eprobiti.was.WASException: XXX#获得重写的Url时出现异常#PTools.getReWriteUrl#nu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