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解放前,皮件生产水平较低,品种较少,质量不稳定。受皮革行业原材料的制约,
生产时断时续,一些经营皮件制品的网点不时转产,以求生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皮件(皮具)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摆脱了手工作坊的
生产方式,逐步走上机械化生产的轨道。1952年5月,哈尔滨市皮具一社、二社成立,在帐
蓬、苫布、皮带、杂品的基础上,增产革皮服装、皮手套及各类皮件制品。1958年,哈尔滨
市皮具一社与二社合并成立市东光皮革帆布制品厂。同时,道里区社会福利鞋跟厂改为哈尔
滨市皮鞋制品联合厂,开始生产皮件。1970年,皮件制品开始出口。
1979年,市皮件二厂开始生产革皮服装和男女皮夹克。当年生产革皮服装2000件,男女
皮夹克2000件,羊皮手套1.86万付。1980年,革皮服装增至3800件,皮夹克19500件,销售
收入1083万元。
1982年,“皮夹克热”兴起,哈尔滨市皮件企业也开始生产男女皮夹克。当年,哈尔滨
市皮件二厂生产皮夹克4900件。1985年生产革皮装8300件,金鹿牌女羊革皮上衣被评为省优
质产品。
1986年,“运佳”牌山羊革男猎装同时荣获轻工部和省优质产品奖。1987年,“运佳”
牌猪革三紧夹克被评省优质产品。“运佳”牌猪革男式大衣、“运佳”牌羊皮男猎装、“运
佳”牌猪革男夹克分别于1988年、1990年获省优质产品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