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导,本科生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以继续教育、职业技术为主成人教育"的教学科研型医科大学,并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全校占地面积122.67万平方米,居全国医学院校之首。学校附属单位有哈尔滨医科大学分校、基础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院筹备处、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及5所临床医学院。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中国预防医学院黑龙江分院等9所研究、治疗、移植、培训中心设在该校。继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长江工程"奖励计划学科后,遗传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和肿瘤学被确定为省特聘教授岗位学科。该校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图书馆藏书35.54余万册。实验动物中心、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全校职工6 737人,专业技术人员5 676人,占84.25%,高级职称1 585人,占职工总数23.5%。在校学生9 619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48人。有45个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35个学科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进行并实施了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制度。学校本专科设基础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公共事业管理、药学、护理学9个专业。招生范围由2000年的15个省市增至20个省市。高职教育设有视光医学技术、口腔修复与正畸技术、医疗保险、医学影像学技术4个专业。学校继续同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七年制学生。
该校的5所临床医学院床位4 615张,3所附属医院年门诊量116万人次,年收住院病人18万人次。相继推出了"患者选医生"、"单病种最高限价"等一系列措施。"责任医师责任医疗制"取得阶段性成果。世界首例同种异体单前臂移植和世界第四例同种异体双手移植成功。"同种原位凡移植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获得首届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附属二院李秋洁获世界护理领域最高荣誉——“南丁格尔”奖。
改革了毕业生分配接收制度。从2001年起留校学生和各类高校毕业生分配到学校工作,均实行合同聘任制管理。
全年接待来访团组56个,专家学者共116次,其中有10位大学校长专程来访。聘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16位。新建姐妹校5个。先后派出147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科研合作、访问、考察;公派34名教师、医生出国留学、进修。公共卫生学院与澳大利亚拉筹波大学联合举办了卫生管理硕士班,成为国内第一个经教育部批准与外国联合举办硕士学历教育的学校,首批学员已毕业。附属一院与美国弗吉尼亚州遗传与不孕中心签定合作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协议;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签定院校友好与人才培养联合协议。附属二院与美国匹斯堡大学的合作继续进行。该校与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圣彼得堡医科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协议;与海参崴医科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分校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签订了注册护理师合作办学协议。
2001年,学校党委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省高校仅有的两个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之一;学校纪检委被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校团委获得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博士生崔筱英获全国三好学生称号;本科生杨珊珊获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蒋长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