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936),本名金承栽,号培之,曾用名、笔名剑啸、健硕、剑、巴来、柳倩等。辽宁省沈阳市人。后迁居哈尔滨。青年时代喜爱文学、绘画和音乐。1927年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学习,参加了1928年11月9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修筑五路的斗争。1929年秋,中途退学。进入《晨光报》社任副刊编辑。1930年夏,去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绘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艺大毕业后,于1931年8月返回哈尔滨。为中共哈尔滨市委编印的抗日小报和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报《满洲红旗》,画插图、漫画,宣传组织群众奋起抗日。其间,利用敌伪报刊巧妙地进行反日宣传,开始在《大同报》副刊上创办"夜哨"周刊,之后,又在《国际协报》副刊上办了“文艺"周刊。他先后发表过小说《星期天》、《夏娃的四个儿子》;剧本《穷教员》、《黄昏》、《母与子》;诗歌《洪流》等。这些作品用曲折暗示的笔法,描写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号召人民起来反抗侵略。1935年6月去齐齐哈尔市《黑龙江民报》社任副刊编辑,这时期用笔名巴来,发表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因组织"白光剧社",公演进步话剧,引起敌人注意,被迫在1936年初回到哈尔滨。之后,租借了日本人经营亏损的《大北新报画刊》的主编权。同年6月1O日,因在画刊上刊登了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病重的消息,引起敌人的警觉。13日下午,被日本便衣特务逮捕入狱。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的敌人也对教育界和《黑龙江民报》社进行大搜捕,查出他是《黑龙江民报》社的编辑巴来,于是把他押到齐齐哈尔。8月15日上午,他和其他4名爱国志士,在齐齐哈尔被敌人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