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哈尔滨铁路局划分为哈尔滨和沈阳两个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下辖满洲里、哈尔滨、牡丹江三个分局。
1月9日 哈市举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宣传广播大会。全市共组织收听站256处,收听广播的工商业者、小商小贩和工商业者家属两万余人。会上,吕其恩市长作关于《消除顾虑,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向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目标前进》的报告。
△ 黑龙江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哈市召开,参加演出的有22个剧团,809名演员,共演出84个剧目。
1月15日 全市44个行业实现公私合营。万余私企职工和工商业者敲锣打鼓扭秧歌,向市委、市人委报喜。
1月17日 市郊区全部实现社会主义合作化。郊区417个初级农业合作社转化为84个高级农业合作社,2.6万户农民成为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社员。
1月20日 市人委召开大会宣布:继郊区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之后,全市手工业生产全部实现合作化。
1月22日 市各界人民20余万人集会游行,热烈庆祝哈市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市委书记任仲夷在大会上宣布:哈尔滨全面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在省内最先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此后,在公私合营企业开展了清产核资工作,核资工作至2月上旬基本结束。
1月29日 市工会联合会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市工会联合会第六届执行委员会。大会授予哈尔滨机车车辆厂工人苏广铭、张执贵市劳动模范的称号,大会于1月31日闭幕。
1月30日 市公安局与有关部门在经纬街120号举办的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展览会开幕。
2月17日 省委批准市委成立书记处,书记处由任仲夷、郭卫人、林肖硖、郑依平4人组成。
2月18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黑龙江省哈市委员会召开第六次团员代表大会。市委副书记林肖硖和青年团黑龙江省委书记吴亮璞到会祝贺并讲话。
2月29日 哈市第二届劳动模范及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在中苏友谊馆开幕。市工会副主席王军致开幕词,市委副书记郭卫人宣布市委《关于广泛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把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推向新高潮》的决议。吕其恩代表市人委对422人授予1955年哈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对132个单位授予1955年哈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大会于31日闭幕。
2月 市人民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委员会议,通过市国家机关精简计划、关于并村建乡和市人委1956年支援郊区农业合作化的几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决定。
3月1日 中央决定任仲夷为市委书记,免去其市委第二书记职务。
3月2日 市人委决定,市郊区撤销各村建立乡政府。到3月底,哈市并村建乡工作基本结束。全市4个郊区共建立17个乡,撤销原81个行政村建制。
3月7日 市委召开第二次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会议。
3月12日 中国民主建国会哈尔滨筹备委员会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会上宣布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哈尔滨市委员会。
3月19日 市人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市人民委员会除四害指挥部,吕其恩任总指挥。
3月24日 市委在友谊宫召开知识分子入党宣誓大会。知识分子杨衔晋、郭子森等50人被批准入党。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第二书记韩光、副书记王一伦,市委书记任仲夷、第一副书记郭卫人、第二副书记林肖硖等出席大会,任仲夷在会上讲话。
3月 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视察哈尔滨电机厂。
4月5日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代表前届市委作工作报告。大会选举市委委员与市委监察委员,还选举出席省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与候补代表。
4月9日 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的指示》。
4月19日 市委举行第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任仲夷为市委第一书记。选举王化成、石青、任仲夷、吕其恩、吴宏毅、宋新和、林肖硖、高云帆、郭卫人、贾正操、郑依平为市委常委(按姓氏笔划排列)。
△ 国务院批准设立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合署办公的专家工作处,负责掌管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有关专家工作的全部事宜,工作处受国务院专家工作局和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的双重领导。
4月24日 拉丁美洲各国共产党代表团一行9人到哈市参观访问。
5月3日 市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指示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把知识分子问题放在全党和国家各个工作部门的议事日程上,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充分动员和发挥现有知识分子的力量。
5月9日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来中国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观礼的苏联、日本、印度尼西亚、蒙古、朝鲜、越南、锡兰、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工会代表团共100余人,在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刘长胜等陪同下到哈市参观。
5月14日 市委召开一届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10条指示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同意吕其恩参加市委书记处。会议于17日结束。
△ 捷克斯洛伐克农业科学代表团一行5人到哈市,代表团在哈7天,同省、市科学工作者会面,并举行报告和座谈会。
5月23日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友谊宫开幕。市长吕其恩作《关于哈尔滨市当前工作任务的报告》,市法院副院长高霄云作《哈尔滨市人民法院一年来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于25日闭幕。
5月30日 为逐步贯彻"以租养房"的方针,并适当减轻人民生活负担,市房地产管理局发出关于《哈尔滨市住宅房屋收租暂行办法》的通告。
5月31日 市扫除文盲协会在兆麟电影院举行成立大会。会议选举王化成为哈市扫除文盲协会会长。大会通过了《哈尔滨市扫除文盲工作的决议》。
6月1日 中国第一条儿童铁路--哈尔滨儿童铁路正式通车,吕其恩市长在庆祝大会上剪彩。
△ 市教育局、市工会联合会在道外商业局职工俱乐部联合举行1956年全市第一批职工扫盲毕业学员识字证书颁发大会,市教育局局长崔扬代表市人委为2 863名学员颁发了毕业证书。
6月11日 日本国营铁路工人访华友好代表团一行39人在团长铃木清率领下到哈市访问。
6月12日 市委发出《关于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及克服文牍主义提高文件质量的决定》。
6月13日 中共中央批准:任仲夷任市委第一书记。
△ 苏联青年代表团一行8人到哈市访问。
6月14日 市合作社联社召开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首届社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上,正式成立了哈尔滨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并选出了领导机构。
△ 哈市工人文化宫新建工程动工。
6月22日 市第一届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大会在人民体育场举行。
6月27日 市第七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工人俱乐部开幕,669名妇女代表和列席人员出席开幕式,市委书记林肖硖在会上作了题为《动员全市妇女的一切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报告。大会于29日闭幕。
△ 以苏联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恩·姆·基鲁扬诺夫为首的苏联科学技术代表团部分团员,到中国参加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四届会议后到哈市参观。
6月30日 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建成投产,举行开工典礼,市长吕其恩到工厂视察。
7月5日 市委发出《关于作好工资改革准备工作的通知》。至1956年11月14日,除了少数企业管理人员和文教、卫生部门外,全市工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此次工资改革中约有40%左右的职工工资得到晋级,未晋级的全部进行套级,所有职工工资都得到程度不同的提高。
7月9日 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4个国家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到哈市参观访问。
△ 市人委发出《关于加强社会救济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政府首先教育干部关心群众疾苦,做好贫困户和救济户的调查摸底工作。7月12日 市委书记处会议讨论关于整编工作情况。市委编制定为450人。市委同意成立中国专家工作处;撤销市人委直属政法、文教、工业城建、财经、区政、农业6个办公室;撤销第一、二工业局所属8个专业公司的机构,将其业务划归第一、二工业局管理。
7月16日 市召开扫盲积极分子大会,984名扫盲先进者和36个扫盲先进单位受到奖励。会议选举67名出席黑龙江省扫除文盲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会议于17日闭幕。
△ 市委办公厅召开全市第一次党的文书档案工作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细则》(草案)和《市委办公厅关于收集党的历史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会议于18日闭幕。
7月23日 应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来我国作友好访问的英国戏剧界代表、英国戏剧家米奈和爱尔兰剧作家罗宾逊到哈市。
7月26日 经省委批准,市委撤销直属机关党委,分别成立市委、市人委、市公安局3个党委,统一由市委领导。
7月29日 哈市第一家联合产院开诊。
7月31日 市委地方工业部成立,赵尚朴任代理部长。
8月1日 市人委发出《关于改选居民委员会,进一步健全街道组织的通知》。全市各居民委员会除保留原有治保、妇女工作委员会外,增设卫生、粮食工作委员会,撤销调解委员会;改选了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长,至15日换届改选工作结束。
8月7日 松浦区汲家屯堤防决口,受灾群众6 800户,共约2.3万余人,由于松浦区防汛指挥部抢救工作做的及时,没有发生伤亡事故。
8月11日 市防汛指挥部公告:哈尔滨松花江水位自7月初开始上涨以来,到8月4日午后1时许,已达到1953年的最高水位119.30米。到8月10日午前9时已形成今年的第一个洪峰,水位达119.72米,较1953年最高水位高0.42米。
8月13日 松花江水位上午已上涨到119.83米;夜12时又上涨10厘米,较1953年最高水位119.30米高出0.63米,为本年度第二洪峰。市人委召开紧急会议,发布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命令》。市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人民必须进一步紧急动员起来,为战胜洪水,为确保哈尔滨安全,保卫社会主义建设而斗争。
8月15日 市委、市人委向参加哈市防汛斗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军官和士兵发出慰问信。
△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及哈市支会举行成立大会。大会选出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分会和市科普协会支会委员。通过了《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黑龙江省分会及哈市支会成立大会的决议》。
8月16日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偕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多人到哈市视察防汛情况。17日,在黑龙江省副省长于杰和市长吕其恩的陪同下视察顾乡大坝、道外江坝及三棵树大坝等处。重点视察了香坊各堤坝的险工堤段,并向正在防汛工地上紧张劳动的防汛大军表示亲切慰问。8月18日,松花江水位回落到119.80米。
8月25日 市委发出《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指示。在哈尔滨市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高水位的威胁下,呼兰、汲家店等处决堤。松浦区的农田和王岗、天恒等郊区的堤外农田、房屋被洪水淹没。据统计,灾民达7 000户,3万余人,受灾面积7 000余垧,许多房屋被洪水冲走,损失达350万元。
8月29日 全市人民在兆麟公园举行1956年哈市人民战胜洪水庆祝大会。副市长王化成代表哈市防汛指挥部和市人委讲话。
8月31日 哈市战胜洪水展览会开幕。
8月 在天津举行的全国体操冠军赛中,哈市运动员王辉泽夺得全能、自由体操、吊环3项亚军。
9月8日 市委发出《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
9月19日 市人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城市社会救济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同时废除1955年哈尔滨市民政局制定的《城市社会救济工作暂行规定》。
10月5日 日本青年团协议会代表团一行22人在团长寒河江善率领下到哈市访问。
10月9日 埃及、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科威特、伊拉克、黎巴嫩8个国家组成的阿拉伯工人代表团一行16人,在副团长凯麦尔率领下到哈市参观访问。
10月18日 市委召开一届四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省委二次(扩大)全会精神。会议一致认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完全正确的,一致拥护大会的报告和决议,会议于22日结束。
10月19日 市人委发出通知,成立市社会福利局。撤销商业局所属的福利公司,将理发、照像、洗染、旅店、浴池5个总店合并改为一、二、三个公司,受社会福利局领导。成立环境卫生局、专家工作处。
10月30日 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分社筹备委员会在市政协礼堂举行成立大会。会议选举朱物华为主任委员,刘恢光、胡祥壁、贾连元为副主任委员;通过了《关于拥护周恩来总理反对香港当局纵容和包庇国民党特务的决议》。
10月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参加奥运会选拔赛中,哈市运动员王辉泽获男子体操全能第一名。
11月5日 中国第一座铝合金加工厂--哈尔滨101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建成投产。
11月8日 任仲夷兼任哈市卫戍司令部政委。
11月15日 哈尔滨电机厂第一期工程经国家验收委员会验收批准正式启动生产,并在东北农学院礼堂举行哈尔滨电机厂验收庆祝大会。
11月23日 经国家高等教育部批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改为哈尔滨师范学院,在农学院礼堂举行建院典礼。
11月 市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农村工作十七条指示,检查认识上理解不够和行动上踌躇不前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实现全盘合作化、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要求。
12月5日 根据省人委的指示,哈市即日施行面粉定量供应。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细则》颁发施行,同时废止1951年6月26日颁布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文书处理暂行办法》。
12月13日 哈尔滨锅炉厂第一期工程完工。
12月17日 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友谊宫开幕。吕其恩市长作《全面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为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报告,高云帆副市长作《哈尔滨市1955年度财政收支决算和1956年度财政收支预算情况(草)》的报告。会上选举吕其恩为市长,王化成、高云帆、张柏岩、吴宏毅为副市长,王立疆、王世杰等34人为委员,大会于20日闭幕。
△ 中国自制的1.5万千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在哈尔滨电机厂试制成功。
12月29日 市公安局在道外南马路先进经验展览馆举行哈尔滨市处理投案自首反革命案件展览会,同时展出公安部提供的美蒋空投武装特务的罪证。
12月 哈尔滨锅炉厂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每小时蒸气量35吨的煤粉中压锅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