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哈尔滨史志(期刊)  
 
     
  刊次:1997.3(总第52期)  
  类别:修志交流  
试论当代城市区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宋丽华
(作者单位:香坊区地方志办公室)
     
    地方志是我国历史发展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亦是中国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为祖国的文化遗产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而城市区志则是浩繁的志类中脱颖而出,新近诞生的一颗新星。它的存在为中华文史增添了一块奇葩。那么,为之编纂者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况下,如何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使之矗立在中华志史之林呢?根据自己十多年修志点滴体会,谈点不成熟看法。
    一、当代城市区志工作者要有开拓精神,知难而进。
    自古以来,修志者大都是朝廷中文职官员或名人术士。他们官位卑微,待遇低下,工作艰难,辛苦倍至,性格耿直不阿。因此,有"得志不修志,修志不得志"之说。然而,就是这些"不得志"之人却为伟大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他们纂修的地方志保留和记载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挖掘和保存了中华民族之精华。例如:中国第一部志体书《山海经》,《山海经》是由孔子等人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整理编著而成,书中记载了古人类与大自然斗争,追求幸福和爱情的故事。正因为《山海经》描述了夸父、精卫、刑天等人与神化身的英雄展开了与自然、与社会斗争故事,使人们从中看到真、善、美和人们对美好的理想的追求……。正是这些传世的方志类著作哺育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作家、诗人,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节气,启迪了创作的思路。象李白、陶渊明、鲁迅等许多著名文学家都曾拜读过地方志书,并从中吸取了创作素材,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地方志书对地方资料的保存,又使人们增强了对祖国、对乡土、对中华锦绣河山的热爱,从中也使人们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增强了认识社会、剖析社会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中解放出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劳动人民冲破重重困难和封建枷锁,经过数十年斗争和搏斗,将一个充满废墟和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建设成经济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在这文明盛世中,如何将改革中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记录下来,如何使现代经验和教训教育后人?这项重任也就落在我们肩上,盛世修志已成必然。在改革的大潮中,在人人向钱看的现实社会中,此项工作在一般人眼里显得那样微不足道。纂修地方志谈何容易,完成它需要勇闯三道难关。首难,是搜集资料难,我想在坐的每一位都曾为其付出相当的代价,吃尽了苦。而东北修志尤其更难,原因是历史资料欠缺,更需加倍挖掘。其二难是出版印刷难。在出版印刷中,校稿是件很辛苦的事,一般志书多人纂修,文风、语言、结构风格不一,如主编到位,经费充足,尚还好些;如主编不到位,经费不足,加之印刷商百般刁难,修志者还需与之百般周旋,苦不堪言。凡参予过此项工作的同志都有掉一身肉、扒一层皮之感。其三难是售书难。地方志书几经周折,终于印刷成册,但在销售方面却是难上加难。因此,作为一名城市区志工作者首先要有坚强的意志,树立信心,有为此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一种为祖国文明发扬光大的志向,才能逾越重重难关,完成修志大业和祖国与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二、当代城市区志工作者要成为承前启后的拓耕人。
    城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中心,旧城多以土、石筑围墙,以防御外敌,内设州、府、县衙门,管理地方行政。因此,它又大都是州、府、县政权的驻地。而现代城市虽然也具有旧城相同的功能,但又有着质的不同。首先它打破了城墙界限,它较之旧中国的城市规模要大得多,所管辖的范围也广阔得多,城区街路规划有序;城市建筑风格各异,而最大的不同点是,它的管理更趋现代化,它将巨大的城市划分成几大板块,每一板块则是组成城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是组成城市的一个行政管理区,而这个行政管理区承担着区政权、经济建设、市政管理、交通和环境卫生……与人们生存息息相关的各项事业。在这每一个组成的城市板块中,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例如:哈尔滨市香坊区是组成哈尔滨市的一个城区。早在建立之初,这块土地上仅有十几个村屯,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十几个分割独立的村屯经规划连片建设形成了城区。初,道路泥泞,房舍破旧,人烟稀少,工业、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困难重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随着大批工业厂点的建立,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高耸入云、鳞次栉比的楼群,光滑耐久、成片联网的柏油公路,驰如蛟龙的车队,闪闪发光。彩带般的路灯,绿茵挺拔的树木,遍地草坪花香;秩序井然的人群,轰鸣欢唱的马达和先进的工农业生产,形成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而最具特色的是早在800年前,这里曾是辉煌一度的金文化圣地。这些历史的、现实的桩桩件件都需要有一个记载,需要留传。如果不加以记叙,不也就是过眼云烟,成为历史的遗憾。而金及金之后的备朝统治,对于东北诸省的历史记载也是少得可怜,因而,导致了这一地区历史的不完整性。致使我们居住的这块土地几千年几百年的历史成为一片空白。假如当初有人用文字将当时历史记录下来,我们就不会象现在这样艰难地探究生育我们这块土地的历史了。为了不给后人留下遗憾,为了使这块曾养育我们的土地光耀祖国大地,为给以现实公正的记载,我们修志工作者必须勇敢地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发掘资料,记录现实,从而成为中华历史上承前启后的拓耕人,将我们居住的这块土地的历史重写,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牢记他们的先人曾为祖国的明天生活于斯、战斗于斯、建设于斯。这里有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和教训。人们继往开来。
    三、深人研究探讨修志理论,编著修志理论书籍是当代城市区志修志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
    城市区志是方志学中一个新开辟的具有独立性的新志种,它接近于县志,不同于市志,有别于行业志,属综合性著述的志体。此次编修区志,一无理论基础,二无样本参照,是广大修志工作者在修志实践中借鉴了其它志种理论,经摸索、探讨编纂成的。在编纂中,几经周折,有的走过一段弯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许多修志同仁在边修志边探索中不断地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论文,有的已涉入理论研究阶段,但是还缺乏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新方志理论研究著作。为使下届修志工作者有章可循,有一部系统的理论指导书籍,我们这代人有必要对此次修志得失及理论研究进行更深入地探索,编撰成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城市区志学》。其书在理论内容上,应以在编纂城市区志实践中遇到的诸如从搜集资料、考证史实到编纂内容的取舍、结构、文风、体例、编目、总纂及人员选择、出版发行等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从个别到一般,局部到整体,微观到宏观,专项到综合。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向纵深开拓,以求达到一个完整、统一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新方志理论体系和目标的城市区志学。这项工作担子更重。因此,编撰一部《城市区志学》是当代城市区志工作者应承担的历史使命。
 
     
【上一条】         【返回】         【打印本页】         【下一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技术维护: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资料信息处
电话:(0451)86772465  E-mail:dfz_lx@harbin.gov.cn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1